当然,现在朝廷还在商议中,并没有定下。
但以益州王对皇帝的了解,这事十有八九要成。
朝中局势波诡不定,一日不同一日,谁也不知道后脚会发生什么事,益州王并不想让外人进入自己的地盘。
此时的益州王并不知道,京中已经有一批人马悄悄的往益州来了,而此时皇帝正反复翻看着呈上来的那些账册、名册和信件契书。账册又分为两份,一份是原始的,一份则是整理过的。
皇帝看了半响,重新合上,问道:“昨日忘了问唐卿,这账册是谁整理的,我看字迹虽还稚嫩,却已有了些风骨,嗯,三个人,一人差些,这俩人却甚佳,小唐爱卿在益州城也招揽了不少的能人呀。”
老唐大人哪儿知道这账册是谁整理的?
他想了想后道:“册子是罗江县县令送来的,应该是杨县令麾下的人。”
“哦?是长博呀。”提起罗江县皇帝便想起了三个孩子,但他觉得杨和书不会那么不靠谱,把三个孩子给拉下水,因此笑道:“他们字写得不错,这账册也整理得好,让人一目了然,是可塑之才。”
皇帝也只提了一句,转而问道:“给白启写信的人找到了吗?”
老唐大人摇头,“十二年前的人,恐怕很难找得出来。”
皇帝就轻轻地敲了敲桌子道:“能记下这么多机密事情的人必是老五身边很亲近信任之人,只要他还活着就不难找出来。”
皇帝微微坐直了身子道:“朕要知道,现在老五做到了哪一步,还是已经……收手了。”
老唐大人垂下眼眸应下,顿了顿后问道:“陛下,若王爷见多年事不成收手了,您会如何处置?”
皇帝不悦的看向老唐大人。
老唐大人面不改色的道:“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份名单,是华阳县县令呈上来的。”
老唐大人躬身递上。
皇帝接过,展开看,便见上面全是人名,后面则是各人的职位,列在第一位的就是白启。
“陛下,十二年前,已知因此事殒身的人共有五十八人,其中有二十六人有名有姓,其余人却是只有首级,查无名姓,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因此事而死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老唐大人撩起袍子跪下道:“请陛下还这些人清白,昭示朗朗乾坤。”
皇帝一下握紧了手中的名单,半响后道:“唐卿进了御史台,脾气却还跟在刑部时一样啊。”
老唐大人低下头。
皇帝将名单摊开,仔细的折起来夹在那些名册之中后道:“朕知道了,白启、何子云、周银等人皆是忠义之士。朕不会忘了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