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66页(1 / 2)

而这样的话,也确实不是大话,之后的几年的事情,在陈颂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他的学生们也获得了一些个人成就,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还在学习的。

因为要帮助陈颂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安和利安德尔在内,所有学生毕业之后都没有离开,而是选在了留在京华大学任职。

除此之外,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进展也非常快。

虽然当初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建成,但大型粒子对撞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加上夏国的基建速度,进展比起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说是飞快。

陈颂他们的隧道设计工作,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理论和实验室实验,之后就是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调整了。

而童一淮他们的侦测器设计倒是遇到了更多困难,但也被一一解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在建造对撞机的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媒体也进行了相应的报道,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毕竟对撞机这个东西,就不怎么接地气,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连它是干什么的都搞不清楚,也不会想去了解它。

在对撞机项目立项的第七年,建造工作总算是完成,可能开始进行测试了。

而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对对撞机的各部分进行检查和测试,当项目组放出了测试的时间时候,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的目光就聚集在了夏国,所有人对这个庞然大物都充满了期待,期待它可以像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样给人们带来新的发现,甚至是新的物理。

鉴于之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出现过冷却系统的问题,这次陈颂他们整个团队对冷却系统也非常重视,进行了重点的检查和测试,不过他们前期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冷却系统和隧道的超导磁体都可以正常工作。

童一淮的团队也同样一切正常,没有任何故障,倒是地面系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维修排除之后也很快恢复了正常运作。

所有团队负责人对对撞机项目总负责人唐院士汇报,最终由唐院士对外宣布,测试可以准时进行。

七年时间过去,唐院士的头发变得花白,而陈颂和童一淮的年纪在项目组的一群科学家中间虽然还是年轻得显眼,却也不像是当年看起来的那么青涩了。

这一年的九月,在全世界物理学家的注视中,经过最后检查确实对撞机并没有任何故障之后,唐院士选择测试开始。

经过长时间压缩的高能粒子书从束管中喷射而出,在隧道中运转,在预定的位置发生一次次碰撞。

唐院士站在大屏幕面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曲线,陈颂等团队负责人都站在他的身后,一起看着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