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见月和陆遥笛约着看了几场话剧,也是想搜刮一点新颖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加到他们的舞台创作中去。
艺术也有艺术的不同,话剧的趣味性的确要比戏曲强很多。
花榕说得挺对,京剧确实是上流圈子玩的东西,不看的人怎么也不会看,平常人在家打开电视就能看,再不济有个耳机就行,走哪听哪,也就是程家老太太这样的人碰见了才会赏几个银两的玩意儿。
也真正只有那么一小撮人才能懂它的博大精深。
说到程家老太太,秦见月再见到沈净繁是在年关。
他们在一块儿包饺子。
程家老宅,围着八仙桌坐下。秦见月凝神去看沈净繁包饺子的步骤,跟着她学。沈净繁烟瘾大,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抽了两根烟了,吞云吐雾间,她抬起脸来看见月,不禁问:“以前没包过?”
秦见月怕是老人家觉得她好吃懒做不做家务,低低“嗯”了一声:“我妈妈嫌我做事情不利索。”
沈净繁笑了,捻起她包得几个饺子,掂了掂:“哪儿不利索,这不挺像回事的。你就当闲着没事儿找点乐子。”
“嗯。”秦见月低头微笑着,夹起一个硬币塞在里面。
“跟阿礼怎么样?”
她腼腆地抿唇:“挺好的。”
“吵不吵架?”
“不吵,他脾气好。”
沈净繁若有所思点头:“他那会儿刚把你带回来我就说,这姑娘一看就是他中意的类型。这叫什么呢,鱼对鱼虾对虾,你说要是真叫他跟白家那闺女搭一块儿,我还不放心呢——欸当心,这儿豁了一口子。”
一小片肉粒落在秦见月的手背上,她轻轻抖落,将饺子皮拧上,放进筐里。
“不打算要孩子?”沈净繁又问。
“……”秦见月一边捏着花边一边小声道,“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不要就不要吧。”沈净繁把腿上的毯子往上 扯了扯,大度地说,“生孩子也怪累的。”
秦见月认同道:“还想在台上再唱几年。”
沈净繁“嗯”了一声:“现在薪水能拿多少?”
秦见月将头垂得更低了:“国家有补贴的,够过日子的。”
“问题不大,赚不到就叫男人多赚点儿。”沈净繁笑眯眯跟她打趣。
秦见月也闷闷笑了下,一点涩意。
“奶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顿下手里的动作,她说,“您应该懂戏比较多,如果现在有一个要改良京剧的法子,您觉得怎么动比较合适。”
沈净繁说:“你要问我这个问题是找错人了,我就是个老古董,好的就是京剧里那一点古韵味。我寻思是怎么改动都不合适。”
秦见月说:“我可以理解您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我们正在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想既要保留住京剧里的古韵味,也想多吸引一点年轻的观众。”
沈净繁望着她,放下手里的饺子,展平手掌伸到秦见月身前,“来,你把你的手伸出来瞧瞧。”
秦见月不明就里地照做,水分流失的枯槁的手与细皮嫩肉、吹弹可破的肌肤放在一起,让人惊叹年华易逝。沈净繁说:“你说我这双手,怎么修饰才能跟你的手似的,干干净净招人喜欢?擦点儿蜜、擦点儿霜?管不管用?是,看起来可能是好些,就是这皴起来的皮还是皴着。遮是遮不掉了。”
“我是从小听着曲儿长大的,京剧年轻的时候我也正年轻,京剧老了我也跟着老了。你要问我怎么招揽年轻观众,就跟问我怎么返老还童似的。
“它要是跟科技挂钩,跟电影差不多,还能求一求发展,京剧是科技么?它是乡音,已经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成熟的形态,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它既然经历过繁荣的时候,就总有一天要开始走下坡路。这就跟人生一个道理,人会变老,艺术品也会跟着变老。强留不得。”
秦见月收回手,她发觉在程榆礼那一套慢悠悠的观念里,有着他奶奶的影子。她涨红脸说:“我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了。”
沈净繁摆着手:“倒不是说急功近利。只不过它目前是在顺应着这样一种自然规律的变化,你没法儿让它做到一直这么年轻下去,它也没法儿一直源源不断地吸引新人。你能保护它,尊重它。做好你力所能及的,普及它,或者带着它尽可能与时俱进也好,发挥一点儿余热,都是好事。只不过你得放宽心,把结果交给运气。”
她微微摇头:“人会进棺材,艺术品也会被挂在墙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老人温暖的手掌轻覆在她的手背上,悠悠道:“不要强迫京剧,不要强迫观众,更不要强迫自己。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秦见月感慨万千,她温暾点头:“我知道了。”
翌日是年三十。
这天是在秦家过的,嫁人的头一年,秦漪不适应自己过年,秦见月自然也不舍得让她孤孤单单。回家吃了顿年夜饭,还把狗带回去跟妈妈亲热了一阵子。
第二天跟程榆礼去了程家老宅。
程乾、沈净繁、还有程榆礼哥哥一家子都在。他爹妈倒是没回。一帮人围在一块儿吃饺子。那枚包着钱币的饺子皮被撑得鼓胀,歪掉的硬币在半透明的皮里挤出一个明显的形状。
程序宁眼尖瞅见了,筷子将要伸过去,瞄准着夹过去,筷子碰到的一瞬却堪堪这么一滑,滑到了程榆礼的筷子底下。
他顺势夺走。
裹着硬币的饺子被放到秦见月的碗里。
她看着皮里面的硬币,被他这明目张胆的作弊给逗乐了。
“小秦,一会儿吃好了我点事要跟你谈。”
说话的人是程乾。他的严肃声线立刻破坏掉他们这小角落里的甜蜜氛围。
秦见月一愕,抬头小心翼翼看向爷爷。程乾面上倒是不冰不冷,就是这气势实在骇人。
在他的书房会面。
“您有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