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54节(2 / 2)

勉强科举日常 不懂云 7545 字 2022-08-24

刘勤书笑道:“大俗即大雅嘛,这名字挺贵气的,再说了女孩子的大名以后也不能让外人知道,就是家里人叫叫而已。”

嘚,这话听起来就不让现代女性顺耳。

只可惜,方瑜不能多说什么,毕竟是人家亲生姑娘,就算他是亲舅舅也要靠边站。

明年就是乡试年了,刘勤书和方瑜就商量着今年不回去过年了,他们给家里去了信,家里都表示理解。

只不过在十一月末,方宜佳却跟着公公刘秀才来了府城。

刘秀才跟儿子去了书房谈话,方瑜就和瘦了不少的方宜佳说话。

“四姐,你才出月子不久,怎么就瘦成这样了?”方瑜握着宜佳的手,觉得当了少奶奶有人伺候的四妮过得并不好,他很揪心。

方宜佳还是笑得温柔,低头道:“可能是这两天赶路累的吧,我月子里天天吃补品,哪里会瘦呢。”

方瑜犹豫了一阵子,最后才缓缓问道:“你来这边照顾姐夫,那小外甥女——”

提到新生的女儿,方宜佳脸上的笑才撑不住变苦了。“家里有奶娘,婆婆说替我照看半年,让我放心过来照顾丈夫,等你们启程去省城赶考时,我再回去。”

书房里,刘秀才关心完长子的起居和学业,又嘱咐道:“你明年去赶考,一去就要大半年,我就把你媳妇带过来了,你们两个抓紧时间再生一个,到时候我和你娘给你俩带。”

作者有话说:

来啦来啦!

分享一个热知识,新洗完的狗子第二天最香。

咕咕咕!

第87章 乡试求生指南

“爹, 您也别太着急了,子嗣一事都要看缘分的。”

刘勤书倒是不着急:“您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有的我,之后我奶奶也是觉得您膝下空又作主给您纳了两房, 可这么多年下来不也就养住了一个弟弟嘛。这种事急不得的。”

刘秀才叹了口气, 说:“所以我才急的嘛, 咱们家一直就是孩子少。”

和父亲谈完话,刘勤书就回了卧房,方宜佳迎了上去,侍候丈夫宽衣解带。

半年多未见,方宜佳觉得丈夫有些陌生, 她又不是个特别会说话的,就只温温柔柔地替丈夫洗脚。

刘勤书倒是很自然, 拉着妻子坐下, 先说妻子辛苦了,生保儿时他也没能回去,真是对不住。然后又问了女儿的情况, 说他这个做父亲的不称职,女儿都过完百天了, 他也没抱过。

一听到女儿, 方宜佳就是满心的温情和思念,突然就感觉丈夫亲近了, 眼一酸就哭了出来。

刘勤书搂住妻子,温声安慰道:“想咱们女儿了吧, 她还那么小, 你这个当娘的又怎么会忍心离开她。唉, 都是为了孝顺长辈, 我都知道。”

方宜佳可不敢说公爹的不是, 抽噎着说:“公公安排得也对,家里还有婆婆帮我照顾保儿,可你这边却没人照顾,我是你的妻子,自然是要来照顾你的。”

刘秀才在府城待了七天,就打算回去了。刘勤书说让妻子也跟着回家,刘秀才不让,说让儿媳妇待到明年春末再回家。

送走刘秀才,方瑜和刘勤书这对师兄弟就开始专心备战乡试了。

刘勤书这回是第二次备考了,对乡试的流程都很熟悉,考试中的突发状况也见到不少,而且还有省城的郑源师兄传递最新情报,可谓是乡试百事通了。

首先就是乡试的真题。刘勤书手上有前三届的真题并不稀奇,这种东西府学里就有存档。可他还收集到了近十几年来解元和亚元出了考场默写出来的策论文章。

其次就是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的情况简介。刘勤书把他们写过的文章诗作都找了出来,和方瑜一起研读。

至于关秋茗那边,刘勤书也很周到妥帖地送了一份。

不过,关秋茗做了历年的乡试真题后,感觉十分困难,就决定这届乡试不去了,安心在家继续学习。

方瑜有些替关秋茗可惜,毕竟三年才一考,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呢。

不过,他知道关秋茗一向踏实靠谱,既然决定不去了,便必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方瑜这么些年学习可谓是十分认真,四书五经那是背得滚瓜烂熟,诗词歌赋也是多有涉猎,书法绘画更是小有所成。

他对考试很有信心。

景徽十九年的春节,方瑜和宜佳、刘勤书一起在府城度过。

几个人都不是爱热闹的性子,过年时就是聚在一起吃了饭,白天时还是在各自屋子里学习看书的。

县城那边时常有信件来往,方瑜也从字里行间中得到家中的消息。

腊月时大妮又生了孩子,这次是个小闺女。四妮家的保儿养得很好,平时也很少哭闹,刘秀才夫妇都很宠爱这个孙女。还有就是方瑾这次下了苦功,和他爷爷发誓说这次县试也要考个案首。

等到了二月里,方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考场要带的东西了,尤其是薄荷香水,他现在就开始不惜工本的泡制薄荷干叶,等今年的新鲜薄荷叶下来,他再直接捣出汁液来兑进去。

据刘勤书说,乡试的考场条件更为艰苦。

考生待的号房比之前院试的都小,三面墙加上两块板,晚上躺着的时候腿都伸不直,更有甚者,考试时还不能去茅房,要不然你的试卷上就会被盖上个黑印,俗称“屎戳子”。

“坐位底下有个小马桶,可以出小恭。”刘勤书回忆起上次憋着考试的经历,面露难色,叹气道:“你要是实在有紧急情况也可以翻牌示意巡考人员你要去茅房出大恭,只是去了就代表落选了。”

方瑜想到这种事也是很头疼,谁能成想古代科举考试还有这种说法,认为在考场上个大号就是对圣人的不敬呢。

这都是什么逻辑啊!

一起来算算啊,乡试考三场,每场是三天两夜,三天两夜不许拉粑粑,这不是要憋死人的节奏嘛。

“想要走科举这条路,就是要忍常人所不能忍。之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小儿科,只有通过了乡试才能算个成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