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四郎的心头不好受。”杜绵绵瞧出丈夫的心思,她便是问一句。
“有一点。”在妻子跟前,司徒弘光懒得说假话,他是大方承认一回。杜绵绵笑了,她是依偎进丈夫的怀中,她笑道:“都是儿不必不如亲爹,如今淇儿升官,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淇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来司徒家后继有人。”
“四郎,你想想,你活着时,就能见到司徒家光大门楣,让祖父当年的心愿得偿所想。这让司徒家的地下祖宗们知晓,那也是十足的安慰。”杜绵绵执起丈夫的手,她仔细的看着他的掌纹。
“你的话,有道理。淇儿能干,司徒家的光明未来指日可待。我肩膀上的担子更轻省些,有淇儿来分担。”司徒弘光承认妻子的话。这时候他为长子骄傲。
“对于咱家而言,从四品的武官,那是了不得。可在宁王府的眼中,那就未必然。到底那是皇家宗亲的藩王府。淇儿今年二十一岁了,不好再担搁下去。”杜绵绵讲出自己的发愁事儿,她说道:“淇儿这一担搁。他下头的弟弟,甭管是泓儿、浦儿,可是十六的少年郎。淇儿没成婚,泓儿、浦儿总不好先娶妻。”
一听妻子的话,司徒弘光的眉头也是皱起来。因着长子升官的消息,那是升起的欢喜也是落下来。
“淇儿的婚事,唉。”司徒弘光有点愁。
“北边的信,滢儿说,淇儿准备提亲。”杜绵绵讲出来北边的事儿。
“能成吗?”司徒弘光担忧的很。
“成不成,咱们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知道。怕还得等着北边的来信。就咱们担忧的这会儿,怕是事情已经有结果了。”杜绵绵算一算这几千里之遥远。她觉得,她和丈夫担搁的这会子,北边的宁藩里,宁王和宁王妃肯定已经做出决断来。
不管北边是一个什么样的决断。
杜绵绵这儿先得着好处,司徒佑淇一升官,上头有人脉。姐夫司马睦一走动,在朝廷里活动活动。
杜绵绵凭着儿子得风光,她如今是朝廷正式的四品诰命恭人。
杜绵绵得着四品的诰命恭人。这等消息当然没瞒着人。丈夫没升官,还在正五品待着。妻子成为四品恭人。
这是从何而来,自然是母凭子贵。
于是杜绵绵这儿也得着亲戚们的恭喜。
杜家是杜绵绵的娘家,娘家人自然也来贺喜。杜绵绵不可能只招待娘家人,便是朱家的亲戚自然也是招待一回。于是司徒家干脆的办了一场小席面。
也算得宴请亲戚们,那是小小的庆贺一回。
杜绵绵穿着四品的诰命恭人朝服。这让亲戚们都是羡慕的很。要论在场的亲戚里,如何得着朝廷诰封的。就数着杜绵绵一人。
至于杜绵绵的亲娘崔氏,也是母凭子贵,那得着朝廷的敕封。崔氏是从七品的敕命孺人。
哪怕是崔氏这个敕命孺人的身份,也是杜家的独一份儿。至于朱家?因着忠勇侯府被抄家,如今的朱家最出息的便是朱铭的举人身份。朱佑礽的媳妇如今便是有着举人亲娘的身份。
除此之外的,能有一些念想的便数的全宝珠。一旦全宝珠的长子继承绣衣卫的官帽子,那时候自然可以给亲娘请封。
奈何这还得等等。
要说这一论起来,就数着杜贞贞最眼热。谁让她家如今的指望,儿子这一辈都是指望不上。还得指望孙儿。
因着李家改换户籍的事儿,李家的损失可不老少。为着孙辈们的指望,李家只能舍了善财。杜贞贞如今就盼着孙儿争气。
在儿子不能指望后,杜贞贞是早早给儿子娶妻。如今的杜贞贞膝都有两个孙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
奈何还是两个小奶娃,那离着考科举还差着太久的年岁。只能说,如今是杜贞贞瞧着堂妹风风光光。
“我家绵绵是有福之人。”崔氏吃一盏酒后,她是执起女儿的手,那是当着一众妯娌的面,那就夸起话来。
杜家的大太太顾氏、二太太赵氏,自然是附合这一话。便是朱家的三太太贾氏也是附合这一话。
“四弟妹自然是有福的。如今可不是享着儿孙福气。”贾氏笑着回一话后,还是举着酒盏,她道:“来,四弟妹,咱们共饮一回。也让嫂嫂沾一沾你的喜庆。”
女眷这一边吃着酒。这在后宅中。
男客自然在前院,那是也在吃酒,会友。还是谈一些趣事儿。一时间司徒家的气质甚好。处处是热闹。
这一回的酒宴,还是吃着时间稍晚。最后崔氏是留下来,在女儿家歇一晚。其它的客人,杜绵绵也是留一回,倒是其它人皆没有留宿的意思。也便是告辞离开。
杜绵绵难得的与亲娘还是多谈一回话。也是在次日,母女二人亲近着,也是忆一忆往昔。杜绵绵与亲娘说说话,她都在想,她是不是老了,才总想着过去。
“如今司徒家的家业是越来越好。我儿有福。”崔氏是替女儿高兴的很。
“敦弟、啟弟也是有本事的。娘的福气还在后头。”杜绵绵自然也是捡着好话讲。崔氏一听后,她笑道:“我如今的日子过得舒坦。你家两个伯娘啊,如今在我跟前说话从来不大一点儿声。”
杜绵绵能想像一下杜家的情况。
杜家老太太过逝后,三房人没分家。主要还大房、二房不乐意分家。大房、二房也想靠着侄儿杜敦这一个官老爷,那是让杜家的门楣更擦亮一些。
一旦分家后,那意议就不同。至少对于杜家大房、二房是如此。
杜家三老爷在两个哥哥跟前,他是弱势的很。哪怕儿子出息了,还是如此。毕竟打小两个哥哥也没有宽待弟弟。以前是养着杜家三老爷这一个杜家的蛀米虫。
杜家三老爷要花销,两个哥哥没二话。
如今杜家的三房发达了,也不能一脚就踢开兄长们的两房人。那样太难看,也太不近人情味儿。
这一个人治的时代,还是要讲一讲人情味儿的。
于是依着杜家三老爷的意思,或者说是杜家大老爷、二老爷是跟弟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之,杜家三老爷提出的不分家。
杜敦、杜啟是儿子,亲爹不让分家。当儿子的没得说出分家的话。杜家的大房、二房也是识趣儿的。
杜家三房人,明面上没分家,暗中已经分产。如今只是借一借侄儿的官声。杜敦当然没得推脱的道理。
“娘家如今全靠着敦弟撑场面。娘自然能硬气的说话。不过大伯娘、二伯娘也是最会看脸色的人,想必不会提过份的要求。都是一家子人,自然也是和和气气,商商量量的办事儿。一家子人才是齐心偕力,让杜家的未来日子越来越好。”杜绵绵自然捡着好话讲。
“听你的话,倒跟你爹一个意思。”崔氏笑道:“罢了,我也是享福的命。如今万事你有弟妹操心。我就是逗一逗孙儿,也懒得多管事。当着官太太就是。”崔氏也是多小心眼儿的人。崔氏能享清福,她当然就乐得少管事儿。
“要论起杜家来,如今三房人倒真是有商有量的。瞧着大家都要脸的很,便你二伯娘如今也不爱过份的填补娘家。”崔氏是说起杜家二太太赵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