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各位的抬举,请坐吧。”楚辞轻笑一声,“不过,要在一日之内背下《离骚》,我也是做不到的。我还记得当初背《离骚》之时,我花了近一旬的功夫,才在先生的戒尺之下,结结巴巴地背完了全篇。当时解脱之感,犹胜死里逃生。假设真有人将我与黄兄放在一起读书,想必夫子是必要骂我愚钝不堪的。”
这是原主十二岁时用了十天背下来的,当时的惨状不提也罢。而楚辞自己,确实也是背过全文的。
当初他上高中时背了节选,大学时那位老教授讲到屈原时说只背节选怎么能够?要背当然是背全篇。说完之后,便给他们布置了作业,在一个星期里背完《离骚》。楚辞刚开始也是捧着书死背,几遍下来后,不只没背下来,反而将高中背过的地方也忘的差不多了。绝望之下,他开始努力翻资料琢磨这篇文章,大致理解之后,用了四天的时间,才将它背下来。然后老教授没有检查,简直让人忧桑。
场下哄笑起来,原本看起来高高在上的楚大人,因为这一席话走下了神坛,变得平易近人起来。他们中有些人,前半生被戒尺教训,后半生又用戒尺教训别人,此时听了他的话,心里满满都是亲切感。
“大人,我知道您是想用这个例子证明并非只有勤学苦练一途,可是又有几人能如那黄英杰一样,拥有这种才能呢?其他人一般相差不大。”有人说道,神童之所以为神童就是因为千万人之中才出那么几个,拿他当例子来比较这有意义吗?
楚辞闻言,正色道:“正因为相差不大,这才值得商榷。若果真是如黄英杰那般的人才,任凭哪一个夫子也不会把他们和寻常人放在一处教导,只会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倾囊相授。可学生之间有差异但不大,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两个学子一同学习,其中一人努力,另一人不那么勤奋,两人都在规定时间将书背出来,你们会更喜欢哪一个?”
旧知识学会了,新知识却迟迟不教授,那么那些提前学会了的,肯定就不会再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学习了。最后看在先生们的眼里,就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了。
夫子们皱眉沉思,努力回想自己有没有这样聪明却不用功的学生,结果还真有。往日在他们看来,便是这学生顽劣不堪,不听劝导,现在看来,似乎他们的处理也有不当之处。至少该分清楚什么是学有余力,什么是真正的贪玩厌学。
“可是,若他提前学会了可以告诉师长重新布置课业,又为何要虚度光阴呢?他既然才智比旁人更高,就更应该刻苦进学方是正道。”
“对,东坡先生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就是想要成就大事业,才智、意志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可是,咱们面对的学生,并非都是能够克制自己之人。而且诸位需明白,在学生心中,师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很少有学生会对师者提出质疑或主动向你求教。”这不仅仅是古代的现象,现代也依然是这样,楚辞已经足够接地气了,可来问问题的依旧只有班干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