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朝廷无力掌控郡县,大汉已经四分五裂,察举制也即将走到尽头,不想像历史上那样被北方游牧民族打到中原,最需要改的就是选官制。

隋唐的科举制在后世看来弊端很大,但是对现在来说,既能抑制豪门世家的势力,又能扩大官吏的来源,选拔的时候不像九品中正制那样只看出身,而是更看重成绩,这样不管是对掌权者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比世家大族把持官场好。

冀州现在没办法大踏步跨到科举选官,为了不引起天下世族的反击,只能像现在这样温水煮青蛙,用人之处太多,手下的人才远远不够,就算他们有荀彧这样交友极其广泛的人在,能请过来的人也有限。

主动来投的人的确不少,但是那些人良莠不齐,放到郡县中能无功无过都是难得,更不用说能作出什么成就。

官府征召只能征召有名有姓的大儒名士,那些有才华却籍籍无名的人只能埋没在乡野之间,没有奇遇加身,可能一辈子都这么埋没下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1】

自古以来,皇权便一直不曾深入到宗族乡里,不管朝廷是强是弱,宗族乡里都治理都是地方自己在管。

朝廷强势的时候,上至刺史太守,下至县令,都由皇帝亲自任命,而朝廷弱势,地方势力又会重新坐大。

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琢磨了不少法子,察举的科目常见的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同时还有一堆不常见的名目,什么阴阳灾异孝弟力田,只要有才能,皇帝现编都能编出个名目来任官。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政策实施下去都可能变成当权者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样,皇帝想要察举选官来加强中央集权,底下人不想让皇帝插手管那么多,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另一个死循环。

察举察举,说是皇帝来选举人才,但是皇帝不可能亲自跑去地方选人,掌握察举权利的还是地方的官,他们选官的时候重视门第族望,你选我我选你,选来选去还是那些人。

累世公卿的大家族怎么出现的?就这么出现的。

名门望族怎么着都不会吃亏,他们进而入朝为官,退就在地方成为豪强,怎么都不会委屈自己,就算后来察举制变成九品中正制,也是换汤不换药,内里还是一个样。

负责品评的中正官出身名门,评列九品察访士人当然偏向名门子弟,官场的垄断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打破这个垄断也只能趁着乱世,要是赶在太平盛世来做这些,没有足够的本事,盛世也能被搞成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