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稳定后的第三锅,也就六十度,数量是最多的。
第四锅也就三四十度,量也会减半。
后面第五、第六锅,度数更低,量也少,代表酒糟里的酒精都被提取的差不多了。
所以说她爹被呛到一点都不奇怪。
饶是郑大虎刚才将那口酒呛出去大半,可毕竟度数极高,此刻也有点晕得呼。
毕竟平时喝得酒,可没有这么浓烈。
但是郑大虎兴致很高,又去尝了那大的坛子,这酒是六十度的。度数低一些,而且郑大虎也有了经验,浅尝一些,点了点头,“好酒!你们也尝尝。”
等郑大虎将所有坛子里的酒都尝过了,对第三锅的酒情有独钟。前面两锅对他来说,还是太烈了。
不过这酒还要封坛陈一陈,陈酒才好喝,新酒性燥。
郑大虎百般不舍,最后讨价还价,那最后两坛子留下了。
在郑一郑四看来,那两坛酒也没有什么储存的必要。
不过有了这一次的经验,郑家兄弟倒是喜欢上了酿酒,反正蒸粮已经有了经验,然后就是等发酵。
等李景将老石头村的玉米都统计好,带着几种不同粉磨程度的玉米在西川四处兜售,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的时候,时间都已经到了来年春耕了。
郑家的玉米,今年依然是大丰收,不过他们除了自己吃之外,一粒都不打算出售了。
卖粮食哪有酿酒好。
郑家后院专门挖了个土窖,专门用来存放这些酒坛子。
李景带着大量订单回来的时候,很志得意满。
虽然整个冬天,都在外面奔波,但是成果也是十分丰硕的。
他手上的订单,已经足够将老石头村统计上来的玉米都兜售一空了。
带着定金回到老石头村,村民们知晓后,家家户户回去将报上的粮食报上来。然后统一在村子空地上开始磨粮食,按照订单的粗细不同装袋。
李景也将钱提前发了下去,反正粮食磨好了装车,送过去就拿银子。
村民们原本听村正说了玉米的产量,各个心动不已。结果到了秋后丰收后一称重,发现比村正说的要多很多。
这可是太出乎意料的喜悦了,家家户户都敞开了吃,过了一个肥年。
如今过了年,又有了好消息,大家挨个送粮食领银子,对村正和李景万分的感谢。
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苦笑。
其实最该感谢的,是郑家。可惜人家太低调了,根本不想出这个风头。
李景拎着村民送来的猪肉,鲜鱼,和村正打了个招呼,直奔了郑家。
郑大虎一看李景来了,那心顿时沸腾了。
好小子,等你小半年了。
你不来,让我怎么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