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因着王氏夫妇不在,又是苏问弦苏妙娣出面推拒的。苏问弦且不说,已是日日伴驾,身份也公诸天下,只差一道形式上的手续,陶氏卫氏不可能明着反对他的意见。
苏妙娣更是苏妙真的姐姐,所谓“长姐如母”,陶氏卫氏哪里好多说些什么,只能看着他二人拒了婚事。
而苏妙娣拒婚,原是看出顾长清对苏妙真仍有情意,将来定然要回头,又想着那三家不过尔尔,也就是听着好听,当下就出来打圆场。
苏妙娣笑道:“大伯母三叔母有所不知,那几位求娶的公子都有些不妥呢。慕家那位自不消说,府上怎么也有□□房妾室了,通房外室更不用数了;至于那位杨状元,人品家世都是上佳挑不出什么问题,偏偏先妻去世前留了一儿两女,做续弦已经是委屈了真真,难不成还让她替别人养两个孩子……”
陶氏只是摇头:“真姐儿都是和离过一次的人了,纵然没圆,”陶氏含糊带过,瞅着苏妙真道:“那也是嫁过人的,还能指望多好的人家,依我说,杨家倒是极好,过去了有现成的孩子,倒也不怕真姐儿在这上面难了。”卫氏亦然附和,也说王氏不该太挑拣,别误了苏妙真的一辈子,让她无依无靠了此一生。
苏妙真心里不耐,恨不能跳出来嚷嚷自己就没怎么想过再嫁,考虑顾长清还是因着她自己喜欢,还想大叫她有的是银子,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她才不会无依无靠。
但她也晓得此等不合规矩的话,只能在心里想上一想。她就只好坐在那儿接受着众姐妹的同情目光,低头拧着绣帕装沉默扮可怜。
王氏就是再晓得陶氏卫氏多为好意,听得“别太挑拣有了求娶的就该赶紧把苏妙真嫁出去”之语,也是心中冒火暗暗发恼。
王氏便一面喝着六安茶压火儿,一面慢慢抖着帕子笑道:“我就这么两个女儿,如今问弦再不是咱家儿子,二房的家产定然都得给娣儿和真儿的。一来,真儿若再议婚,陪嫁只有三年前的三倍五倍;二则,真儿出阁之后,能见的人也多了,谁不知真儿是怎样的容色;三则,我们老爷的官品眼看着也是越做越高,何必着急,还怕没人要我们真儿么?”
“也不是我自夸,我们真儿这样的容色品貌,满京里是再没有的,否则也不会这合离的消息一传出去,就连着三家上门了!且前些日子,赵夫人也给娣儿递了点口信……我和老爷的的确确都不急,还想着不如再留她两年,一享天伦之乐……”
陶氏卫氏本是想着伯府从祖上至今就那么几个和离的女儿休妻的儿子,但觉面上无光。当然,她二人的确也是在替苏妙真考虑着,故而见得有人上门,便想让二房赶紧答应。
怎料苏妙娣苏问弦都是斩钉截铁地连推三门婚事,故而见王氏回京,就急不可耐地要劝解。但二人听到此处,明白是劝不通了,互相对视一眼,只得作罢,聊了些伯府事务与湖广见闻。
待众人提及二房的周姨娘和她那个早逝的儿子时,都是唏嘘了一场。
王氏和苏观河俱都明白那孩子并非二房骨肉,从未张扬,但听闻那孩子在年初病逝,心中自然难免伤怀,用帕子拭了回泪,勉强笑道:“想是我同夫君命中无子,所以非但弦儿不是伯府子嗣,连这老来得子也一病而逝……”
卫氏因忙宽慰道:“话不能如此说,盐运使大人眼看着待你们夫妇犹如亲生父母,孝顺的紧,一听说你们到了通州,就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