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童生前半生没什么好说的,后半辈子却是极尽荣华,他虽然没有直系后代,但教出无数个栋梁之才,等到八十岁时,甚至还获得皇上钦赐的牌匾,轰动乡里。
那坟墓,应该就是当时蔺洵的几个学生修的,明明他说过要一切从简,唉,事死如事生,那几个学生违背他的心意,也不能说错。
蔺洵再看族谱,估计着应该是那时候的蔺老二蔺老三的后代,具体是谁难得追究,他们同样受惠,后来靠着做小生意发家,就干脆搬去京城。
沧海桑田,原本的李家村改名状元村,彻底没留下任何痕迹,经过几轮饥荒几轮灾害朝代变幻,原本的村民都搬走了,谁也不再知道被湮灭的故事。
直到蔺寻,也就是原身的父亲,做生意破产后,就干脆带着妻子回到这里,杨氏就此在这里安家,慢慢习惯乡村的生活。
蔺静,蔺寻相继出生,在村民眼里,他们反而是外来户。
作者有话要说:蔺洵:好家伙,我想查查继承法。
第二百零七章 孝子贤孙(四)
从原身有记忆开始,家里的日子就过的简单。原身的父亲搬回状元村没几年,就因为生病不治去世了,为了给他治病,家中的积蓄也消耗的差不多。
杨氏一个女子撑起家业并不容易,幸好还有一手不错的刺绣功夫,绣个小屏风或者丝帕能够养活两个儿女。只是要照顾孩子时并没有更多的空闲,一直等到两孩子长大些能够脱手,这才正正经经接活儿,过了几年后攒下银子后购置了三亩水田,赁给别人种,但得来的米粮也足够母子三人食用。
也是现在蔺静长到十岁后能够帮忙做些杂事,杨氏才算清静些,至于原身嘛,成天在村里到处乱逛,他不闯祸就谢天谢地了。
蔺洵合上族谱,总算理清了前因后果,他缩下炕,去房内找杨氏,杨氏正借着光线好,在劈绣线,只见一股丝线在她手里绕了一绕,立刻变成了三股,每股都细若毫毛。
杨氏正在教蔺静绣花,“这绣线呐,劈就要越细越好,绣出来的绒毛才能纤毫毕现,活灵活动。”
蔺静正认识的听着,还不住的点头,她上手自己试着劈线,杨氏才抬起头来看蔺洵:“这么快就看完了?”
“能有多少内容看不完啊。”蔺洵挤过去,把匣子原样锁好放到柜子顶,拍拍手去拨弄蔺静整理好的绣线。蔺静嗔道:“别给我弄乱了,费了好大功夫整理的。”
“摸一摸又不会乱。”蔺洵伸出爪子摸够了,这才扭过头来说,“娘,你看姐姐。”俨然是受宠爱娇的弟弟。
“好了好了,谁让你先手贱的?绣线摸乱了静儿又要整理。”杨氏把人喊过来,“既然你今天非要看族谱,说说,都看出什么来了?”
蔺洵一本正经道:“我常听人说一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就是说长辈们要重视下一辈的教育,不然再多的金山银山都要吃用光。要我说,穷才不过三代,祖上指定是阔过,这才能一代代的绵延下去,不然早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