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
张居正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又看了看眼前京城的一些奏疏,脸色有些无奈。
他揉了揉额头,苦笑着摇了摇头。
作为官场上的老油子,张居正怎么可能会看不明白这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事情。
显然皇帝从南京回来之后,就是不想听任何人说一些废话,所以皇帝才会把这次的事情谈出来,京城那些言论他也看得明白。
这些事情如果说没有人在操纵,那就有了鬼了。
事实上朝中的一些大臣们都明白,京城当中有一些人在暗中操纵着舆论,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口舌。
无论是街边演戏的,还是那些说书的,都是他们的最底层。
他们在中层的读书人和当朝的官员当中也有人。
这些人很难区分,有的人是真心实意的这么说话,有的人就是被人收买的。
这件事究竟是谁做的,张居正一点都不想去探究。
可是有些事,不是你不探究就不知道的。毕竟有些事情是很好寻找脉络的,比如这些人的行踪。
他们平常仿佛隐藏的人群当中,可是一旦他们出没,基本都是赞颂皇帝的,要么就是夸奖海瑞这种官员的;有的时候也在到处讲解朝廷的政策,简直就是最好的普法人员。
张居正的改革也不止一次地受过这些人的恩惠。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只要不傻,就知道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件事了。
再结合现在的情况,张居正就更能推断出皇帝要干什么了。想到这里,张居正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一个身影走到张居正的面前说道:“阁老,张大人来了。“
“请他进来吧!”张居正缓缓的说道。
时间不长,一个身影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径直来到张居正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道:“阁老。”
“坐吧。”张居正笑着说道。
等到张学颜坐下,张居正这才继续说道:“这次从南方赶回来,一路上辛苦了。你在南方做的事我也听说了,很不错。”
“尽一些本分罢了。”张学颜笑着说道。
事实上,朝中的大臣都明白,张学颜这一次恐怕要被皇帝着重提拔了。张学颜这些年一直都在到处跑、到处做事,按照朝廷给的酬劳,他应该升官了。
在土地改革之前,他就应该升到六部尚书的位置上。结果朝廷派他主持江北的改革,这一忙就是好几年。等到他回朝的时候,应该升上去了。
可是陛下跑到了南京城,张学颜又跑到南京城去陪陛下。这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事情可没少做,可以说又立下了功劳,那么就更应该再升一步了。
张居正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另一件事。
“这些年辛苦了。”张居正笑着对张学颜说道:“这一次回来之后,朝廷也决定了,不让你继续在外面奔波了。”
张学颜的心里面虽然早有准备,只不过还是有些感慨。这些年自己还是耽误了,不然以自己现在的地位,早就已经走到上三部尚书的位置了。
所谓上三部,指礼部、吏部和户部,朝廷当中权柄最重的三个衙门。
礼部看起来是一个掌管礼仪的衙门,似乎没那么重要,但它有一项很重要的权力,那就是掌管着全国的教育和科举。这项权力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吏部就不用说了,管着官帽子。
户部也是一样,掌管着全国的财权。
相比较起来,下三部就没有那么强了。
兵部名义上很强,掌管全国兵马。可实际上兵马的动作并不是兵部说了算,基本都要朝廷商议决定之后。
刑部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在政权层面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工部对于很多大佬来说,那就是一个修房子的地方,最多最多也是管管河堤,这方面还要朝廷集体研究决定,单独做决定的时候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三部才是所有人的追求。
在上三部当中,礼部和户部基本属于内阁的自留地。很多时候,即便不是内阁大学士兼任,也是由内阁首辅任命亲信掌管。
张居正上位之后,就兼过一段时间的户部尚书。只不过后来张居正的权柄越来越盛,他不得不放弃。
其中户部和礼部,还是很多翰林的进身之阶。大明朝有规矩,非翰林不得入阁,他们想要迈进内阁,就需要走这一步。
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吏部尚书。通常情况下,这个官位是留给那些不是翰林出身的官员的。他们不能入内阁,但是可以掌控吏部,算是朝廷对内阁的一种牵制。
只不过这种制度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大家都不太在意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说它有用,它就有用;说的没用,它就没用。
即便如此,很多非翰林出身的官员也想要拿到吏部尚书,其中张学颜就是如此。
官场之上耽误一步,那就耽误很多了。张学颜这不是耽误一步,而是耽误了好多年。
虽然他不太在意,想着做些实事。可是这种做实事得不到回报的感觉也没那么好。
“不知阁老要安排我去哪儿?”张学颜抬起头缓缓的说道。
他的语气平稳,情绪安定,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在意这个东西。
实际上他已经有了猜测,六部尚书给一个位置。具体哪个位置,暂时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