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大婚的这些天,朝廷上下的官员虽然事情不太往上汇报,但是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
司礼监那边的事情也不少,张宏没少向朱翊钧汇报。只不过基本是听个汇报,做一个答复。
今天朱翊钧要把这些日子的东西好好梳理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很快,司礼监就把题本都送了过来。
当然了,这些都已经经过筛选。如果一股脑的全送过来,累死皇帝也干不过来。即便是如此,也还剩不少,够朱翊钧看几天的了。
首先就是官员的调动。朝堂上的官员调动可不少,这次的事情干掉了很多人,空出了很多位置。关键的位置除了内阁大学士,还有吏部尚书,这些都是张居正安排的。
吏部尚书,张居正选择了王国光。
王国光这个人算是老人,跟张居正关系密切,支持张居正的改革。他曾经编撰过一本书,叫做《万历会计录》,是大明财政的百科全书。
张居正的赋税改革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
这一次,皇帝让张居正安排,张居正也准备干一把大的,自然要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人手,王国光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王国光以外,其他的职位他也都安排了自己人。内阁大学士那边,张居正只安排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马自强,另外一个是申时行。
这两人选倒没有出乎朱翊钧的意料。马自强,礼部尚书,威望很高。这个人一看就是摆明了堵别人嘴的。
马自强这个人老成持重,当然了,这是夸奖的话。如果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无所作为。
这么一个人放进内阁,有与没有没什么太大关系。关键是这个人年纪不小了,身子又不好,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
他现在做礼部尚书每个月都要请假。进了内阁以后,真的忙起来估计命都没了。摆明了就是牌位作用更大,实际作用基本没有。
至于申时行,那就好办的多了,他是张居正的心腹啊。跟张居正理念一致,对张居正很敬佩,不说唯张居正之命是从,那也差不多了。
朱翊钧看了一遍,大概明白怎么回事就放到了一边。
伸手又拿起了一份题本,朱翊钧脸色顿时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这份题本不是别人上的,而是张居正上的,内容有关王皇后家里的封赏。在这里面,张居正建议对王皇后的父亲加封锦衣卫指挥使,然后就没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赏赐已经不能用平常来形容,只能用刻薄来形容。正常情况下,皇后的父亲至少也要封伯。甚至弘治年间,张皇后的家人还封了侯。
在这份题本里面,张居正详细地论述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他看来,大明朝的勋戚已经够多了;皇帝的老婆也很多,除了皇后,还有贵妃。每一个皇帝都要加封一大堆人,朝廷已经不堪重负,所以以后就应该把他们的功劳削掉一些。
在张居正看来,应该一切从简,甚至从万历皇帝开始树立这个规矩。改革,改革,不能光改百姓,皇帝也得改,皇家的规矩也要改。
看了这个,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个什么想法。
张居正的想法是好的,可实际操作起来,谁又能够理解?
别说下面的人了,恐怕连万历皇帝都不理解。他那么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又刻薄寡恩,也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怎么有这样的胸襟?
这份题本在万历皇帝眼里,估计又是张居正的罪名之一。
张居正这么做,不但不会让万历皇帝感激,反而会让万历皇帝恨他。你这就是在针对朕,朕就封赏一个皇后的爹怎么了?
朱翊钧笑着摇了摇头,伸手又拿起了一份题本。
扫了一眼,朱翊钧脸色更精彩了。
这份题本是张四维上的,在这里面他也提出了对皇后家里的封赏,只不过与张居正的说法截然相反。
张四维认为皇后贤良淑德,皇后家里面功劳很大,要重重的封赏。除了皇后娘娘的爹要封伯以外,家里面的其他兄弟也都有恩赏。
将两份题本摆在一起,朱翊钧看看左边的这份,这是张居正的;转头又看看右边那份,那是张四维的。
朱翊钧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张四维在挖坑啊!
第八十章 张四维挖坑
与此同时,朱翊钧想起了后世不知道是谁对张居正的评价:
精于谋国,拙于谋身。
不知道是对自己太自信了,还是对自己的学生太自信了,张居正就没有提防过这些东西吗?就没有从这些题本中看出问题来吗?
或许在张居正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大明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应该团结一心、共谋复兴。
尤其是大明朝的皇帝,你一定要带头,毕竟这是你们家的江山。所以你要出来做表率,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封赏方面;自己的生活要厉行节俭,对于皇亲国戚也要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正己正人,为天下人之表率。
可是张居正就没有看出来,他这个皇帝学生不但没有这个远见卓识、而且为人还极度自私。
或许这是张居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不是同类人,自然没有同理心。
反而是张四维,他非常有同理心,或许他一早就发现了万历皇帝的性格。从这份题本上来看,这就是在给张居正挖坑。
依现在张居正的权势,张居正说的话就是圣旨,即便是朱翊钧也没有办法反驳。
如何封赏皇后的娘家,张居正做了决定,其他人自然就没有办法改变。
这件事情不但张四维知道,天下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