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的人生格言就是:稳稳当当的,别冒头,冒头就挨揍。
当年炼钢铁、吃大锅饭、三年饥荒,多少大队都变着法儿地想多赚点,最后呢,一个个都被撸下来,全是犯错误的。
老孙支书就觉得只要饿不死,稳稳当当就行了。
想建国前,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别说吃饱,就明天的日头能不能见到都难说。
建国后饿不死了那就不错,现在不但饿不死,还吃得饱穿得暖,比起五六十年代,已经够好了。
咋滴还不知足?
人不知足就惹事。
所以对于薛明霞提出来的扩大鸭子养殖场和鸭蛋规模建议,老孙支书直接否决,商量都不想商量。
孙老婆子一开始也帮着儿媳妇劝老头子,觉得这都什么年代了,那四人倒台了,运动也结束,现在哪里都不搞运动,反而要搞生产,儿媳妇的提议也很对。
孙老支书依然不同意,只要公社没有明确政策下来,谁也甭想忽悠他。
年纪大了尤其容易缅怀过去,他又觉得当年大家战天斗地,吃糠咽菜也干劲十足,不像现在这些年轻人,吃饱喝足还想天天吃肉,还想要钱花,这不是贪心是什么?
老人家总觉得眼前的年轻人浮躁、好高骛远,不如自己这代人当年能勤奋吃苦,
孙天亮向来没有多少主见,他爹是支书,家里一直听爹的,是他媳妇进门以后不断地给他说,他又开始分一只耳朵听媳妇儿的。
他的想法也简单,甭管听谁的,只要一家子和和睦睦,过好日子,听谁的都行。
以前差不多的矛盾都能协调,可这一次薛明霞铁了心,不肯协调,非要公爹采取自己的意见。
她越说越难受,又开始抹泪,对顾妈顾爸道:“叔叔,婶子,你们说我想过好日子哪里不对?我家里五个儿子呀,要是不多赚点钱,以后咋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就靠着一年到头那点工分,分不到两百块钱,一间房子都盖不起来。”
顾妈:“我觉得明霞说的没错。”
顾爸为了和平,不轻易发表意见,毕竟政策大如山,他那条腿作证。
孙天亮看着薛老婆子,“娘,那你说,我爹就错了吗?我们就考虑自己一家人,可他要考虑一个大队呢。当干部,没那么容易。”
薛老婆子坚决支持女婿,“那肯定的,不说当大队干部,就当家也不那么容易。一家子要是十几口人,每个人都想自己那点事儿,可当家的得想一家人的生活呢。”
虽然薛老婆子支持女婿,可因为没有公婆在身边,自己就不会显得那么势单力薄,薛明霞:“那分家呀。各人过各人的,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