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文述还有旁的顾虑,他年轻时也曾经外放过,知道对于乡间黎庶而言,农闲时节就算不用种地,把时间用来做点手工活也是可以的,哪里有真正的闲时呢?真要如此推行,只怕下头的官吏会为了应付检查,随便弄点人过来充塞其中,天长日久,说不定会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劳役。
宋文述考虑得其实很周全,然而君臣奏对时,如果做下属那一方的措辞过于含蓄,就会给领导留下太多的解读空间,
温晏然顺着忠臣的表面思路想了想,觉得既然光读书缺乏诱惑力,就再增加一点甜头。
“乡学中每日供应一餐,平日里可以多教农书技艺。”
既然对读书识字没有渴求,那就来点实际的。
“其中成绩优秀者,可以推荐入官学。”
进入官学,那就有可能为官为吏,当真走到了这一步,哪怕出于利益考量,平民也会愿意让家中孩子继续读下去。
温晏然道:“百姓家中十五至十八岁的成丁,若进乡学读书,可免当年劳役。”
宋文述:“三年为期太长,不若先从一年起?”
温晏然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那就依宋卿所言。”接着道,“如今先在建州设点,让他们自己多琢磨琢磨。”实践出真知,他们在朝堂中再如何讨论,都必定会有存在不够周全之处。
“至于老师人选……”温晏然笑了下,“建州也多有赋闲之人。”
之前被免职的吏部侍郎李增愈出身建州李氏,以他为代表的朝官们因为受到崔新静公开写文批评,实在没面目继续留在朝堂之上,纷纷辞官归家,既然声望有损,那不但自己无法出仕,恐怕还得连累家人,按照这个时代士大夫们的普遍性格,下一步多半是得抑郁而终,然而就在此时,朝中传出了一点风声,说是陛下有意召人去地方教书育人,磨一磨他们的性子。
除了建州李氏之外,还有袁氏,宋氏,卢氏等简在帝心的人家,这些世族族人甚多,总不能人人做官,那些闲居的族人,出仕有困难,替人开蒙还是没问题。
李氏等人家闻言后,惊惧一时,十分怀疑皇帝把人丢去乡间,是要继续折辱他们。
就在此时,一位族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在下倒不这么想。”
“敢问兄台高见?”
那人先欠欠身,才回答:“高见不敢当,只是皇帝真要对咱们下手,又何须假立名目?”
依照温晏然在建州的威望,根本就没有收拾不了的人,若说对付李氏还得迂回一下,显然有点太看得起自家的门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