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妙的是,大部分俘虏,对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不满。
他们是在草原上吃不上饭了,才出来劫掠的。虽然骑上马的时候,他们是最彪悍的战士,但发现在大越当俘虏居然能吃饱饭,很多人的心态慢慢就变了。
要不是担心还在草原上的家人,很多人说不定还觉得现在这种生活更好呢。
事实上,师无命已经打算,等到互市开放之后,就去打探一下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部落现在的情况。
这次南下的部队之中,大概只有月部还保留着战斗力,不过羯部出手,他们肯定会向草原深处迁徙,未必能带走那么多人。而羯部又还没来得及出手,只要去年冬天没有冻死饿死,就还是能找到人的。
找到他们,扶持他们,让他们不至于轻易被羯部吞并,这是朝廷给的任务。师无命打算让俘虏们去跟那些残部接触,寻找自己的族人们,并以自身为例子,说服他们接受互市。
毕竟贺星回也不是什么魔鬼,她虽然把这些俘虏留下做苦力,但饭是管饱的。而且这种劳作也并非是终身制,一个俘虏只要赚到了足够赎买自己的钱,就可以获得自由。
这个时间,也就是十年左右吧。
能够接触到自己的族人,又有自由的胡萝卜吊在前面,相信这些人工作起来会更加卖力。
因为俘虏们的高效率,西北的工厂,有一部分已经开始运转了。穆柯转了一圈,发现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根本没什么可担忧的。不说上面有师无命镇着,大家都很老实。就说能在西北建厂的商人,不是庆州来的,就是寒门一系,说起来都是自己人,不可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做什么手脚。
因而穆御史在这里的生活,堪称轻松,甚至还抽空回了一趟嘉连关,照看了一下家里,见了一些旧日的朋友和同僚。
与他的悠闲相比,另一个同样在草原上奔波跋涉的人,就要辛苦得多。
和一直走官道,路上始终能看见人,时不时还能停下来休息休整的穆柯不同,杜鸿言选择的都是最偏僻最曲折但也最不引人注目的道路,就是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身份。
他之所以在这里,是为了穿越国境线,前往草原!
虽说师无命一战而胜之后,对很多大越人来说,草原好像一下子变成了不堪一击的代名词。但是杜鸿言和那些人云亦云的普通人不一样,他始终保持“清醒”,知道朝廷的战功常有夸张的嫌疑,而且草原胡人来去如风,根本不是步兵能追得上的。就算战败,只要往草原深处一跑,纵然会死师无命也抓不住他们。
在科举结束后,杜鸿言不仅丢尽脸面,也很快意识到,除非大越亡国,否则他的仕途就会终结在这里了。于是他既没有回挺秀山读书,也不打算回家,而是生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他要去投奔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帮助他们发展,然后再带领他们反攻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