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笔迹是会随着年纪的不同产生变化,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笔迹就不一样,到了三十几岁又是一个样,但成年后的笔迹就算再怎么变,也会留一个雏形在。
其实周珩早就发现了,这些日记本的笔迹前后变化跨度极大,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但她不会用字好看还是难看来评价,而是通过这些字来判断这个时期的“周珩”,她的性格和情绪是否稳定平和。
十二岁的“周珩”,字体飞檐走壁,没有根基,记录的内容或茫然或困惑或愤怒,基本上都是在她情绪极其负面的时候,才会写上一篇,所以整体看下来就像是一本情绪发泄记录。
十三四岁开始,“周珩”的情绪稳定得多了,记录的内容多了一些开心的事,连记录的次数也变多了。
再往后,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日记本里便多了一个常客,就是许景烨。
当然,跟他有关的都是喜悦的事,仿佛少女怀春的记事簿。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是周珩很早就看到的,那就是关于“周琅”的所有发泄记录,都单独用了一个本子,而没有和“周珩”的日常记录放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这个专门用来诅咒、记恨“周琅”的日记本,她才知道原来“周珩”对她痛恨到这个地步。
周珩倚靠在床头,百无聊赖的翻看着,越看越困。
一个十二岁小女孩的表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她都不知道几年前的自己,是如何看完这些逼逼叨叨,这才几分钟,就像是被数学老师逼着做题一样。
周珩打了个哈欠,想着再看两页,坚持不下去就换一本。
就在这时,她翻到下一篇,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我又见到了那个奇怪的阿姨。”
周珩反应慢了半拍,随即又定睛看去,直到把整个段落都看完。
“周珩”表达的不够清晰,但大概意思也说明白了,陈叔带她去心理诊所的时候,在那里看到一个奇怪的阿姨,这个阿姨除了发呆,看窗外,就不会别的。
这不是“周珩”第一次见到她,陈叔和那个阿姨好像认识,还跟阿姨说,她的名字叫“阿珩”。
那个奇怪的阿姨听过以后,终于有了反应,嘴里重复了好几遍,还看着她笑。
她觉得很不舒服,只想立刻回家。
后来,那个奇怪的阿姨就被人带走了。
奇怪的阿姨,发呆,看窗外……
这些过去周珩不以为意的信息,在这一刻突然就变得意义重大。
这个阿姨就是柳婧么,还是说只是一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