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家村住的时间长了,对这一片土地热爱程度不亚于当地人,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也开始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农忙过后,他们晚上坚持开扫盲班,将一些先进的思想宣导到位,希望能过借此疏通家长的思想。
效果甚微。
他们有时候会想,或许等这些走出去的孩子闯出成绩,其他人才会触动然后奋起直追吧。
不过,好的事情也不少,秋收过后,大家就开始忙着果树的事儿了,每年也就这个时间比较闲一些,能发展副业。因为镇上公社的组织学习,政府合资在郊区办了个砖厂,产出的红砖比之前质量好了许多,简直不要太受欢迎。
附近掀起了一阵建砖瓦房的潮流。等这阵风席卷了顾家村时,村长就开始规划着要重新分配村里的宅基地了。
顾大勺家人口多得很,这几年他跟着顾德山可是赚了不少钱,加上他爹的鱼塘收入也节节高,所以是第一户找到关系从砖厂买回去砖和瓦的人家。老宅子留给他爹娘以及弟弟,他跟顾二勺搬出去,宅基地就选在顾德山家附近,离学校很近。
看上这一片的人挺多的,于是,你一间我一间,一连串批出去了将近八户人家。从顾德山家到学校的一连串都分完了,等这一片的房子建起来,肯定也会越来越热闹的。
董美丽见状,找到村长询问能不能把她的户口落到顾家村来。
这么些年过去了,她还是没能把刘仨他爹给熬死,老人家身子骨虽然一直不怎么好,但是命却挺长的,熬着的同时还在一直催着刘仨生儿子。眼看着董美丽一直不回去,都已经放弃这个儿媳妇了撺掇着儿子“休妻再娶”。
接管了如今村里头的一些手工活,靠着这些琐碎的东西挣了不少钱的董美丽可一点儿也不心虚。她现在也没想着刘仨了,分居几年,别说是她,连刘桃桃姐妹俩都已经把这个爹给忘得差不多了,只除了每年过年得拜年然后拿到个小小的红包。
顾村长知道这里头可操作性,看着一脸认真的董美丽,迟疑后说道:“美丽啊,叔不瞒你,是可以操作的,但是你姓董,就算跟夫家离婚了,也该回董家村去落户比较合理的。你父母都在呢,别到时候被人戳脊梁骨。”
他给办个事儿也简单,盖个章去镇上走一趟就得了,可后续的事儿没法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