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以后,大胡子神情严肃的看着STM图像,他底下的研究者大气都不敢吭。
很显然,这个竞争对手已经完成了我们都没能完成的工作,他摸着胡子抱怨道,转而又吆喝起来,不过不用担心,实验室所有年轻人都给我马上动起来!我要你们尽快消化完这个实验,然后一口气攻破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个大难题,我相信,我们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类似的话,在不少知名的半导体实验室都响了起来。
谁不想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成为新一代照明的开创者?
不说滚滚而来的名气,就是肉眼可见的巨大利益,也同样催动着这些庞大的试验机器开足马力,加速工作起来。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要摘到这颗明珠,但是目前看起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方人暂时拔得了头筹。
jingxi?有好事者特意去查了这个人之前的论文,发现这个jingxi不但论文篇幅少,而且研究课题还特别零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灵气十足,但是不那么专一的研究者。
大约只是运气好吧。不少人如是想。
好运气的井熙这时候正在写另一篇论文。
论文内容是关于双频激光干涉仪的。
她觉得自己运气确实不错,氮化镓那边刚有了成果,这边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好几个技术难题也有如神助一般,被迅速解决了。
她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王师兄在工业设计上,实在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这篇论文她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就发出去,井熙做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找律所申请专利。
如今的成果虽然还没有到批量生产的程度,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市场跟LED比起来也差得远,但是这种已经近乎于成熟的工业仪器,大概还是能很愉快的收割一波其他实验室的经费。
对于在光电实验室这边资金已经用得捉襟见肘的井熙,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助益。
而且,她还做了一件有点恶趣味的事情:她把这篇论文,寄给了Nature。
Nature是嘤国期刊,历史悠久,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和系统性要求都很高,Science则是米国期刊,更看重创新和新颖性,但是无论哪一篇期刊,都不会拒绝一种热门新材料的全新制备方法,当然,也同样不会拒绝一种能将激光测量精度精确到纳米级别,能够广泛引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全新仪器的相关论文。
事实上,第一个受到惊吓的,还是和井熙合作的那家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