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77页(1 / 2)

胤礽很讨厌小四家的小四。他不是鄙视小四家的小四的能耐,而是那位“十全皇帝”的“十全武功”背后是多少百姓的森森白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但康熙不这么认为。

他是纯粹的封建帝王思维,着眼的是整个大清的统治。只要能稳固大清的统治,增强大清的国力,巩固他身为皇帝的权力,一些代价是可以牺牲的。

切开伤口,挖去死肉,会流许多血。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既然他已经看到了弊端,铲除弊端的代价是他能忍受的,他就要立刻做,不拖沓。

内忧外患算什么?罗斯国已经没有力气再针对大清,噶尔丹跳梁小丑不足为惧,谋逆民变什么的不是年年都有吗?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

有钱有粮能镇压住包衣的混乱,这事就可以做了。

至于百姓,他有钱,可以减免赋税,让他们之后再休养生息。

于是,思想最为激进的穿越者胤礽行为反而保守;思想较为保守的本土皇帝康熙却是个激进派。

两人虽然在生活上和好,在朝堂中仍旧针锋相对,看得大臣们有点懵。

康熙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废除满汉不通婚。

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出身都是大清人。自秦一统之后再无六国。既然已经成为大清的子民,就不该有认为隔阂。

顺治都曾迎娶汉人妃子,现在满汉之间也有联姻前先入汉军旗甚至包衣,都只是一纸空谈,早该废除。

第二件事,便是废除包衣制度。

包衣成为大清试验新民族的试验田,他们是满人,但不入旗,一众待遇如民。

包衣八旗军队重编,按照前朝设置成中央和地方军,拱卫京师。

之前小选变成全民族小选,满汉皆可以小选,只以品行选拔伺候人选。

朝堂哗然,很快分成两派。

全部汉臣和小部分包衣同意包衣出奴籍为民,以后不蓄奴,全部改为签订用工契约。

全部满臣和大部分包衣反对贸然取消包衣制度,有的人说违背祖训,有的人说这是削弱满人执政的根基。

朝堂中吵吵闹闹正常,不正常的是,小小年纪就已经参政的皇太子胤礽,这次居然不站在康熙这一边,正式上了反对的折子。

朝臣们吓坏了。

老谋深算的朝臣们怀疑,这父子二人是不是玩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要搞什么阴谋诡计清理朝堂?

只有少数和胤礽一同出使过的大臣,看出了胤礽是在认真反对。

他们很快得知了胤礽所上折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