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但凡尝试过工厂的生产模式的人都知道, 倚靠传统的师徒模式招手工人, 这工厂根本就办不下去。
一时间,讲堂的讲师, 工厂的工人, 都成了民间大热的谋生路子。
尤其是那讲师。
大炎境内的官道多数都换成了水泥路,货物的运输成本也是一降再降,有资本开遍全国的大厂不多,但辐射范围只在周边几地的工厂却不在少数。
这些小工厂舍不得花太多银子在招工上, 聘讲师的门槛儿自然也就比大工厂要低,只要能认全常用字,那便已经足够了。
而这样的小工厂,恰恰是数量最多的。
只需识得常用的那些字, 便能被人请去讲课,受人尊敬不说,一个月也能有不少月银。
这样一来,民间向学之风更盛。
就连那街上的闲汉游侠,也会时不时溜去讲堂外头听上两句,想着万一学会了,日后的生计也能有个着落。
有那脑子灵活的流民,没了户籍文书,签不成身契,进不了工厂,但却凭借着一日日的偷师,硬是叫他囫囵个儿地认全了字。
最后还真能靠着这点本事,三五不时地去各家工厂开设的讲堂顶上几堂课。
这类人要的银子少,又不用签契书,那一心节省成本的小商户,自然更愿意聘请他们。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那些本以为一生无望的底层人,便如同见了救命稻草一般,恨不能住在讲堂边上。
眼见着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想着读书识字,街边乞丐都要寻个树枝在街上写写画画。
这下,以青山书院为代表的,那一部分思想传统的读书人们彻底坐不住了!
读书识字何等风雅清高之事,那些污糟之人也配?
原先只有穆空青手下的工厂开办讲堂,这些人便只是作文写诗暗讽。
随着如今讲堂四处开花,读书认字的“下九流”越来越多,于是陆陆续续地,这些人就从暗讽,变成了明火执仗般指着始作俑者的鼻子的骂。
若非他们还顾忌着穆空青身处高位,只怕这个“始作俑者”的代称都不会有了。
穆空青知道自己堵不住这些人的嘴,索性将计就计,不仅不想法子替自己正名,反倒令自己的人手在暗中蹿腾了一把火,让那些跳脚之人坚信自己此举乃是为了文人风骨,应当不畏强权。
渐渐的,穆空青的名字也开始隐晦地出现在部分文章中。
就在事情越闹越大,连谢青云都忍不住又一次皱着眉找上穆空青的时候,穆空青掏出了他特意从永兴帝那儿讨来的一道圣旨。
谢青云是什么人?
正经的世家子弟,大炎朝的第二位□□状元。
他在看见这道圣旨时,瞬间便明了了:“这件事是你故意的?”
穆空青颔首道:“谢兄该不会真以为,我是那等只一心埋头办事,半点都不在意自个儿身上会否背负骂名的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