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指不让百姓用手上的粮食果腹,而是在提醒百姓, 留下粮种,以待来年播种。
穆空青个人感觉,策论题从答题方向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指明对某事献计献策的。
例如治水、赈灾等, 如清江府府试时那篇《举直错诸枉》,若是较起真来要作答,作答的方向也很明显, 便是整治吏治。
二则是对某一政策或现象发表看法或建议。
这一类题在答题时, 便更注重作答者的思想观点。
若是放在官场上,也可称作政见。
例如院试时的《诸君子皆与驩言》, 又如本次季考时的《禁天下食不造岁》。
在穆空青的看法中, 若此时是在科考考场上,他情愿答上十道前者,也不想作上一道后者。
前者的立场再惊险,最差不过和稀泥, 总不会得罪人。
而后者却是一不当心,就会在未入官场时,给自己树起几个政敌来。
若不看那么远,只看眼前, 也可知最直接的坏处便是,你答的若恰好同主考官的立场对立,那便是黄尚宾再世,怕也别想能被取中。
好在现下只是书院季考。
穆空青觉得,以永嘉书院的夫子们的性子,应当不会因着观点不同便予以恶评。
入学不到一月,就已经被永嘉书院的自由风气所感染的穆空青,犹豫都没过半分钟,便按着自己的想法开始作答。
朝廷下令留种,却并未言明违令者的惩处,可见其亦是无奈之举。
为来年留种,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
可事实上,穆空青出身农家,也比旁人更清楚,农家对于粮种的重视,是远远高于任何人的。
若非当真到了将要饿死的地步,农人们又怎么可能去碰粮种呢?
若是人已经饿死在今年了,那么留下明年的粮种,又有何意义?
景帝在位时多天灾,此事非人力可以干预。
可事情都已到了这个地步,比起节流,不若想法子开源。
具体如何开源,穆空青却未多写。
这也是周秀才曾反复同他强调过的问题。
这答策论题,最忌讳的便是肆意发散。
问到哪儿便答到哪儿,题目不问,便不要自作聪明。
穆空青现下在季考中,立场上自然可以随意些。
可这肆意发散的毛病却是在哪儿都不能惯着的。
穆空青虽未落笔,却已在心中过了一边粗稿。
因着没有删改的余地,所以穆空青作答的速度也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