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珩看了看,道:“曹里正,你们村一共三十五户人家,田一百五十亩,一亩半斤种子,一共是七十五斤种子。”
里正自然是清楚自己村的耕田数目的,这记录并没有错,便点头称是。
后面的几个衙役,拖下一袋麻布,打开了,里面装了满满的稻谷。
七十五斤称好,衙役拖到了那曹里正身前。
“快回去,将粮种分下去吧。这些都是今年上半年的新粮。”梁珩道。
曹里正看着这个年轻的县令,他果然没有食言。曹里正做了十余年的里正了,他深知这样为百姓着想的县官有多难得。
曹里正不停地道谢,后面的百姓也跟着感谢梁珩。
梁珩摆摆手,沈蓁蓁已经将百姓来江宁县城救他的事告诉他了。梁珩深受感动,虽然梁珩认为这是自己为官者应当做的,并不图百姓回报他什么,但是一县百姓强压下对当权者的恐惧来救他,这是多大的情分。
一开始都是最近的百姓赶来,到后面,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将县衙前面的街道都堵上了。梁珩等人忙得团团转。
县衙对面的楼上。几人站在窗前,像是普通百姓,并不起眼。
“那就是梁珩?”
“是的。”
徐恪看着那个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时梁珩等三鼎甲在京城里游街,可谓是出尽风头。不过徐恪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当日杏花宴,徐恪也没有出席,只在簪花礼上,远远地看了一眼,也没有在意。
虽然徐恪知道了梁珩只是个年轻人,这会见到本人,未免还是不由感叹。
“年轻人,就是容易冲动用事啊。”
徐恪感慨了一句。
“先生,您年轻时,不也是如此吗?”徐恪背后的中年人轻笑道。
徐恪回望一眼,“我也是这样吗?”
“您时常立谏得先帝无话可说,您常说头可撞墙溅血立死,话不可知错而不言。”
徐恪笑了笑,“老了,都老了。”言语间不无落寞。
背后之人不再言语。徐恪也似乎陷入了沉思。
梁珩忙了一天,夜幕渐晚,才发完了最后一个村子的粮种。粮种还剩了些没有发完。几个衙役正抬着麻布袋进去,梁珩也收拾了下,准备进门去了,就见几个人往大门来了。
梁珩以为是后来的百姓,连忙停住脚步,叫停了搬东西的衙役。
“你们可是前来领粮种的乡亲?是哪个村的?”梁珩问道。
为首之人摇摇头,“我是来找梁县令的。”
梁珩闻言不禁奇怪,“我就是,你们找我有何事?”
为首之人道:“我名徐恪。”
梁珩自是听过徐恪的大名的,这会听徐恪自报了姓名,便知道是中丞大人来了。
梁珩心下一凛,还好今天粮种已经发下去了。
“下官梁珩,见过中丞大人。”梁珩躬身一礼。
徐恪轻嗯了声,略看了梁珩一眼,抬步往里面走去,梁珩见状,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