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楹指了处地方,“风疾一般氛围风阳上扰,瘀阻脑络,肝肾阳虚,肝郁气滞四型,皇帝因伤致病,应当是瘀阻脑络,脉弦涩,而这里的记载却是脉弦浮,这是肝肾阳虚的脉象,但开药却又是按着除瘀来的。”
皇帝病了这么多年,病情时有变化,记录的医案最多也就看看前两个月的做对比,不会去细看五年前的。
月楹指出的这一处,已经是皇帝得病一年后了,也就是四年前。
刘太医细细一看,“这……还真是如此,会不会是太医令一时手误。”
月楹浅笑看着他。
这话刘太医自己都不信,宫里的太医哪一个不是经过了严厉考核,写错医案这种低级错误不可能出现在太医令的身上,就算老太医令人老眼花,当时跟着他的徒弟要负责核查,皇帝的药方与脉象更是要三查三对。
第39章 木兰围场遇险
月楹翻看着脉案道, “陛下的风疾似乎在四年前已经控制住了,之后的头疼与那次的受伤无关,乃是阴虚,水不涵木, 阳亢头风而引发, 此二症状相似, 治法却大有不同。”
刘太医听的一愣一愣,“岳姑娘所言, 可有依据?”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他从未在任何一本医术上看到过。
月楹笑起来, “没有依据。”她所说的都是后世经过不断结合临床表现, 各位医学大拿所做出的全面总结,在这里当然是没有的。
“这……”
刘太医古板的老毛病又犯了,月楹问道, “刘太医, 敢问医书是哪里来的?”
“是先人所传。”
“那先人的医书又是哪里来的?”
刘太医道,“自然是看遍了数千百病人, 随后将医治之法记录在册。”
月楹微笑,“是了。没有医书时,譬如华佗, 扁鹊, 他们遇见没见过的病时也是一头雾水,需要一一尝试,尝试了数十方法,唯有几种流芳百世,是以成就医书。说到底,医书都是人写的。”
刘太医眼底隐隐有震惊之色, “丫头,你的意思是,你说的这些来源于你自己写的医书?”
“非是我写的,我只是曾经见过。”她可不敢将后世大佬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
刘太医半信半疑,“有依据就好。你继续说。”
月楹轻摇头,得,刚才的话白说。也怪不了刘太医不信,月楹也不强求。
“近几年陛下的药方都是按照之前的来增减,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太医们为何不换一个药方呢?”
刘太医苦笑道,“丫头,这你就有所不知,陛下用的药需得斟酌再三,宁少一分勿多一点,每每给陛下换要,都要太医院的人讨论上好几天,确定无误后再给陛下送去。”
月楹了然,皇帝不同于常人,所以太医用药谨慎,即便有人察觉出不对,恐怕也会在一遍一遍的讨论中将耐心消磨,换药方太麻烦,索性大体不变,只增减些东西。
月楹本还奇怪皇帝这病怎么多年未愈,就这个谨慎治法,在多五年也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