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仪浑身的血液已经冻在一起,冷汗淋漓。他感到天旋地转,为何当时二殿下没有告知此事,为何他不能再细心一点,多去打听打听?
但是他们只是伪造遗书,并不在意连城百姓的死活,是以最后也是栽了如此大一个跟头。可若是他死活不肯承认,那李衍他能如何呢?毕竟人都死了,也无法作证不是么?
“李大人,我承认你言之有理,怪不得二殿下费尽心思要把你除之而后快。但是此事我就算死,也不会承认,”章仪红着眼睛,发狠道:“这些算不上确凿的证据,只要我不承认,你别想翻案!”
“章大人说的对,你若是不敢承认,目前的证据确实证明不了什么。”李衍淡淡道:“但是这个东西,你瞧着眼熟么?”
他丢来一封信。
那封信已经年代久远,章仪打开后,看到了上面的私章,微微一愣,面色已然变得惨白。
信封内除了那封信,还有京城钱庄的票筏子,有了这个不管人在哪儿,都能从京城的钱庄里取一定额度的银两。之前朝中为了鼓励寒门学子参加科考,会从各个乡县选来家境贫困的学子,由三品以上的官员施善帮扶。
而章仪,则是李尚书当时帮助过的学子之一。
那时候他还在卫泽县章门村住着茅草房,每日点苍蝇腿一样的小灯,盼望着、等待着每半年寄来一次的银两。
那寄来银两的大人并不透露自己的名姓,只有一封简单的信,鼓励他勤学苦读,莫负前程,里头是一张票筏子,他可以从卫泽县的钱庄里取出十两白银,足够担负他半年的吃喝住行。
数目虽然不多,却像是萤火一样,点亮了青年因穷困潦倒而麻木的心。
那个大人是谁呢?年少时的青年时常想,若是自己能够入朝为官,能够与他并肩站在朝堂,该是如何的光景?他真想知道那位大人的名字,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大人的期望,在日后还会以大人为榜样,成为一个为民造福的父母官。
而如今,他收到李衍的这封信,看到了熟悉的印章,心中升腾起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这是何意?”
“你应当认得这私章罢,”李衍说:“这是我父亲的私章,他在数年前救助过一个贫困的学子,每半年给他寄一张十两的票筏子,连寄了五年。”
“我……我不认得……”
他像烫手一样把信扔掉,信封沾上了地面的灰尘,他又迅速捡起来,用袖子擦了又擦。
“当初入朝为官后,你曾与父亲来信,说自己将不负父亲的期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誓为改变大雍的沉疴痼疾,可你现在,已经化为了这沉疴本身,满腔热血早已臭不可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