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 收到顾珏的请辞表,圣上第一时间竟是欣喜不已。那是他儿子亲笔所书,笔迹是他从小训导看到大的, 自不会认错。顾珏能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如此请辞的文章,当然是恢复了清醒。
只是他这儿子既已安好, 怎地不来请安?还上了这样一封请辞太子之位的折子。这样一想, 他又不免有些生气。
儿大不由人,到底是最宠爱的儿子,终于摆脱浮生之毒的后遗症, 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请辞不请辞的,忙令李公公去东宫宣人。
只是这一去却得了消息,太子妃重伤,太子陪护左右, 不肯离去。
堂堂天子, 怎地发生了这等事情都不知晓?圣上发了好大一通火。还好李公公办事甚是妥帖,自然也将前前后后的详情一并探听回来汇报了。
得知太子在沈宝田医治下,方恢复神智就听闻太子妃失踪一事, 立马急匆匆赴蜀王府, 又赶往了大相国寺, 竟是片刻不得听写,来不及送回消息。
涉及蜀王顾瑾, 圣上冷哼一声, 稍微一思量, 便大抵猜到了什么。难怪那封请辞表明明是悄悄呈上的, 朝臣中却有附议提请另立太子的奏章。
他是老了, 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也是事实, 但还不到老眼昏花的时候。那封请辞表就此被压着不动,只待顾珏亲自前来解说。至于站队顾瑾的那些奏章则被悉心挑了出来,只待太子审阅后自行定夺。
好在连日的修养,加之上好药材的滋补,颜月的身体总算好多了,尤其是腿,渐渐的,也能在他人的搀扶下,时不时的下地缓步行走些许。
顾珏这才稍稍安心,又嘱咐诸多,这才念念不舍地去圣上那边复命。
也不知父子二人紧闭殿门究竟谈了些什么。只是圣上不久就令李公公传旨,再次命顾瑾择期去往封地。同时,皇后也再次被禁足宫内,顾瑾离京前禁令不解。
圣上一再不给皇后体面,也让朝臣多少看清了形势。除了董尚书的一些门生故旧还在死撑,也就剩下一批有把柄在顾瑾手上的。
这些人也多在朝堂关键之处,顾珏冷眼旁观着,虽未立时有动作,却也思量起了替代的人选。
却在此时,夏日暴雨,江南河堤失守,洪灾泛滥,江南四地民不聊生。
流民泛滥,京城之中风声立变。
民生乃国之根本。这等时候,大家哪里还能纠结其他,第一时间的目光均汇向江南。那里,是大秦粮仓所在、更是盐税重地,如今一场千年难遇的大雨,将一切富庶移为虚无。
灾后重建乃是重中之重,若是不能及时稳住情况,休养生息,对大秦未来百年乃是大不幸!
好在,前方消息传来,大雨已停,只是堤坝只靠沙包勉强守着,若是再遇暴雨,恐会全盘失守。
此前顾珏有多次镇守灾区、重建新生的经验,此次事关民生,他是大秦的太子,自然是责无旁贷。一连几日,顾珏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忙得是脚不沾地。
洪涝之后,一怕饥荒、二恐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