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冯氏也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挑拣些可用的。
苏府宽宥,家生子也允许各人带着姓氏,杨水、秦四皆是本名,前面带上苏姓便可,所以外人一听,也分不清谁家生谁是新进的。
汤嬷嬷听冯氏诉苦,缓缓说了一句:“老奴倒是有个法子,只是怕太太不应允,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51章 7.12|
冯氏和汤嬷嬷诉苦,本就是希望她能出个主意,冯氏接道:“嬷嬷见多识广,想到的主意必然比我的要好,嬷嬷但说无妨。”
汤嬷嬷点点头,字斟句酌的说道:“正如太太所言,掌管厨房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太太为何不写封信,求京城的苏老夫人襄助?”
冯氏蹙眉:“这恐怕不妥,我执掌苏府后宅诸事,可连一个厨房都管不好,还得千里迢迢找老夫人帮忙,这不是显得我懦弱无能吗?”
汤嬷嬷不赞同冯氏的想法,不过闲聊起来本就是各抒己见,汤嬷嬷有信心自己能说服冯氏:“太太此言差矣,若太太去求苏老夫人帮忙,只会更得老夫人的垂爱。”
汤嬷嬷这话让冯氏好生疑惑,她见汤嬷嬷还站着,忙让丫鬟搬凳子过来,汤嬷嬷也没推辞,顺势坐下了,汤嬷嬷又道:“太太您想,京城苏宅得力的婆子不少,挑一个送来湘地不过举手之劳,老夫人见您亲近她,有事找她相助,自会感念到底是一家人,一点也不生分,再者说,咱们府里的情况,老夫人都晓得,都是京城苏府出来的,每年递着信,可用的人还不在老夫人肚子里?这本就不是太太的过失,若太太强撑着不提,待有一天裹出了乱子,那时候才受埋怨呢。”
汤嬷嬷一口气说了这些话,有些微喘,歇息了一会儿又道:“奴婢托大嘱咐太太一句,太太谨记,出了差池不要紧,要懂得补救,好在杨水家的没惹出事端来,一切还来得及。”
汤嬷嬷没明说,可冯氏心里清楚,厨房的管事,忠心可靠最关键,那杨水家的,眼里贪财,不是一个守得住的,苏鸿良官场上树敌也不少,倒不是冯氏杞人忧天,如若有人起了坏心肠,买通了杨水家的,那后果才是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