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多或少也体现出沈新乾老一辈心里装的另外一句话,那就是他们是池山保护人。
想要成为这大山的保护人。并不是一辈子待在池山,永远不走出去,那太封闭和狭隘了。如今种花家早已经不是那个不统一、落后、战乱不断的国家了,现在是百姓当家做主,能够挺直腰板说话。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还积极避世不外出,早晚有一天会被这世界掩埋。
其实他们现在正在一步步走向这个结果,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意识到。老儿子小时候村里好歹有个教认字的先生,当时村里还每家每户捐钱出力置办了几张板凳,供孩子们学习。现在呢?啥也没有。
村里孩子还因此沾沾自喜,整天山上山下疯跑,觉得自己多自由似的。殊不知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只会走他们父辈的老路,而他们的孩子将会走他们的老路。祖祖辈辈,祖祖辈辈,长此以往,沈家沟就没有任何一个有出息的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从老儿子这里就能可见一斑,如果不是上过几年学识的几个字,他能有今天?各大厂招工的
都不是傻瓜,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一门技术,又是农村户口,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打土坷垃刨食儿,还能干什么?
一个两个这样,三个四个这样,整个沈家沟都这样,他们可不就是得完了?
现在对沈家沟来说,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老儿子提出要在沈家沟办工厂,作为生产队的副业。如果真能搞出名堂,他们沈家沟趁机攒点钱,先把学堂置办起来也好呀。
读书使人明智,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字一句都证明读书非常重要。想要走出这大山去,自身还是得有点优势,儿子读书识字不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而且渐渐的,或许就在不久的未来,念书识字都不能当做优势,只能作为一般条件而被考虑。所以说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年轻一代才是沈家沟发展的根本。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沈爹对老儿子建工厂非常积极,整日盯着工地情况。他知道老儿子目前的情况有些困难,又刚在县城买了院子,虽然他和老妻还没有过去看,不过听说面积就知道不便宜。
儿子是个不会过的,儿媳妇也差不多。他们老两口再不看着点儿,可怎么行?就算是建工厂,那挣的钱也进不了老儿子的口袋啊。
如果沈卫民知道他老爹为沈家沟想了这许多,肯定要好好跟老沈同志交流交流,毕竟有些事情,对方比他可清楚多了。不过,就算是血脉至亲,也不能把另外一个人的心里把握的如此精确就是了。
“你娘今天有些心慌,不放心你们,本来要跟着一块过来,被我拦住了,最后只有我过来了。”沈新乾笑呵呵的说道,眼神不离老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