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把这事忘了。
自己孩子快五岁了,若是能读书?
李裁缝看看纪彬,这就是个读过书的,若是读了书能有他半分本事,那儿子就没白养。
然后又看看宣家三女婿,这也是个读书的,是个秀才老爷,见知县可以不拜,什么都不做朝廷都给粮食。
最后是引娘。
李裁缝跟宣老娘相熟,算是看着宣家几姐妹长大。
引娘在出嫁前沉默得很,虽然有些机灵,可远远不如现在这般落落大方,说话办事就跟官家小姐一般。
引娘现如今也是读书的啊。
这三个读书人就是跟别人不同。
若是她家孩子能从小读书呢?
引娘道:“一般来说五六岁启蒙正合适,邑伊县倒是也有私塾,只是太远了,就算雇马车一天也要来回五个时辰。所以不如荆高庄合适,纪大哥跟荆夫子还有荆姐谈了,是同意的。”
五六岁?
她家孩子不正是五六岁吗。
李裁缝下定决定:“好,我搬到纪滦村,方便工作,也方便把孩子送到私塾里。”
她现在手里有钱,供个读书人还有富余,怕什么。
而且有纪彬跟引娘做这件事,应该是没问题的,引娘也在荆高庄上学,还能帮忙照看着。
引娘点头,终于把最重要的李嫂子请过来。
这可是他们刺绣坊最重要的人。
高娘子她们也不用日日跑到走几个时辰的路去学东西,大家一起到刺绣坊就好了。
刺绣坊有她们三个在,还愁没人来?
纪彬反正是不愁的。
私塾这事,是纪彬早就想过的。
不止一家人找纪彬问过,荆高庄能不能收学生,邑伊县能不能收学生。
可再三考虑,还是距离较近的荆高庄更合适。
最先问的就是里长一家。
里长家人多,适龄的孩子也多,女孩子有三个,男孩子有五个,都是五到十五岁。
以前里长动过送孩子上学的心思,可也只是想想。
读书太费钱了,笔墨纸砚不说,入学的钱都不少。
他虽是里长,也没闲钱送那么多人上学。
可如今有酿酒坊的声音,又看到学习那么有用,自然起了心思,特意找纪彬聊这件事。
如果说里长有先见之明的话,那纪滦村其他人也差不多。
之前修作坊的时候,宣老爹请了村里人帮忙,大家手头有些闲钱,还有那些跟着做刺绣活计的,酿酒活计的,基本都有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