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况下,谁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衾潇和容敬对视了一眼,两人忧心灾情,刚要出列。
就见一人出列。
“皇上,老臣举荐端王,先前都道端王有祥瑞之兆,多年顽疾可愈,又护驾有功,是陛下的子嗣,若是派皇子前往赈灾救民,一来可安民心,二来也昭示皇上隆恩浩荡——”
说话的是太师。
衾潇眉心一裹,便是出列反对。
“皇上,端王从未做过这等要紧的钦差,又体弱,万一办不好,这可兹事体大……不如还是让老臣前往——”
“镇国公,你这话就不对了,正是因为端王没错过,才更应该身为表率,为皇上分忧。你莫不是因为快成了端王的岳丈,便担心女婿受苦?”
太师当年可是舌战群儒的厉害角色,一张嘴最厉害之处便是谁都敢说,就连皇上都敢说的人,一个楚漓和衾潇,他自然也不会留情面。
衾潇登时被这一大顶帽子扣下来,气愤地要理论,但感受到上方皇帝眯着眼猜疑的眼神,不由气短。
“太师这话也不公允,皇子有三位,不能因为您的宝贝外孙女快成了惠王妃,就厚此薄彼啊——为民解忧,不一直是惠王的宗旨么,端王且先不论,惠王一直深受皇上宠爱,百姓爱戴,这个时候他出面不更是顺应天意?”
衾潇是不善于和文臣打交道,可有个容敬啊,他这张嘴也是利索的,刁钻诡辩,就是太师,也能打个平手,甚至是胜一筹。
果然,太师不提姻亲这一茬还好,一提,就被容敬给反击了一把,还百口莫辩。
因为民间来说,的确是惠王更有民心,但这么凶险的事,若是惠王有个三长两短的,他怎么和外孙女交代?
早知如此,他不应该拿软柿子捏的,应该先拿楚旸开刀!
失策,他多年不理朝堂,险些忘了,镇国公和护国公虽说常因为政见不合而在朝堂上辩论,但追其根本,这二人是亲戚关系,更莫说因为中间夹着一个衾嫆,这二人更是一条心为端王了。
朝堂上几方势力争辩,楚旸的人也顺势趟浑水,力荐楚唯当这个钦差。
楚漓面色如水,只在老皇帝问及他时,出来说了声“为父皇分忧,为民解难,儿臣不敢推辞”。
原本阴沉着个脸的老皇帝,瞬间脸色好转起来。
说实在的,李贵妃和德妃所出的楚唯还有楚旸,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楚漓,五岁那年后就被他忽视冷落,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心知当年之事事有蹊跷,他们母子二人受了委屈……
可天子怎么会错?
就算错了,那也是对的。
所以,老皇帝对楚漓,虽说最近多有重用,可父子情份,并没有多深。
如果一定要派一个皇子出去,这种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的差事,他自然是希望楚漓去的。
见他没有犹豫和怨怼,这叫老皇帝心里舒畅不少,看向他的眼神也柔和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