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她们俩也是怕闹出什么事来,所以才一直没有跟陈科两人讲。
再加上她们看书都在房间看,去学校也是在宿舍休养的那几天去,陈科他们就真还什么都不晓得。
这会儿,她们心中也有点理亏啊。他们知青是一体的,她俩的做法反而像故意把这个团体分裂了一样。
这话听得陈科两人心头一梗。陈科两人虽然年纪比楚怡两人大,但是都只上到初中,毕业后就在厂中干临时工。
后来听到可以下乡,有些被分配到兵团的还有几十块工资,他们就想干脆下乡搏一搏,没准下山后也能做出一番事业。不会像在厂里当临时工一样,上不上下不下的,随时有被开掉的风险。
但世事难料,谁能想象到下乡后是这个光景?
如今楚怡两人是挣脱出来了,每个月可以领十几块的工资,还不要下地干活,而他俩还得接着上工赚公分。
要说什么愤恨不平倒也没有,规定了硬性条件是高中毕业,即使跟他俩说,他俩也上不了。
只是有些迷茫啊。
两个大男人就这么坐在房间里唉声叹气,相对无言。
孙志平心想着他还是好好种地吧,习惯了就还好。他如今每天也能拿八九个公分了,往后没准还能拿满公分,年底分粮食也不愁。
陈科却不怎么想,他在琢磨着怎么给自己挣一条路出来。
楚怡两人当老师也算是半脱产,那他也得找一份事业,不说多赚钱,只要干活时能轻松一点就好。
队里的计分员啥的都有人干了,这种活只要认字就成,他肯定争不过本地人。
到公社当干事?更不行了,隔壁的宋禾不就是高中毕业的,可见这也有门槛。
陈科仰着头躺床上,心里慢慢盘算。
——
这日风和日丽,宋禾久违的收到了报社来信。
她上回文章中主要写的就是介绍河西公社的红薯。
特别是写了李家村怎么发现它,大队长又怎么慧眼识珠地把它挑出来做种。以及公社当机立断把红薯上交给研究所,最后还有研究所的人来到李家村后,如何废寝忘食的去研究它。
反正该夸的都夸到了,简直是篇立意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文章。
同时,文章里也写到这个红薯,哦不对,是蜜薯的口感。把它夸得比糖比蜂蜜都还甜,营养更是好,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吃。
这就激起百姓的好奇心。如今许多人家依旧吃不了大白米饭,红薯是他们常吃的东西。如今出了一款比大米饭还好吃的红薯,他们自然会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