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兵员,克扣粮饷。只不过有一件事你并未说准,”封璘起身,在空地上踱了几步,“这些人每年的贪污钱数,怕是要在七十万两之上,再添一笔。”
杨大智瞠目,竭尽所能也难以想象那是笔怎样惊人的数额。
窝在墙角的怀缨见主子来,主动翻身露出肚皮。封璘在它屁股上踹了一脚,意思是别做这等憨犬模样。怀缨哼哼唧唧地爬起来,由着封璘拨弄它一双狼耳。
“渡口码头上存放的,正是被眛下的军粮。除了朝廷每年拨下的饷银,这些人还通过走私军粮获利,其中一多半给朝中贵人上了供。也就是你说的,向上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只在诗文中可见。封璘眼神虽无波,却透着不容忽视的凛冽。
“钦安县城乃海防要地,朝廷拨银从不吝惜。据姓冯的交代,庆元年间历任县令都是这样做的,只有你兄长是个例外。”
顿了顿,封璘道:“所以他必死无疑。”
杨大智的面色倏然惨淡下去。古来臣之于君者,入则恳恳以尽忠,兄长承先人遗训,最后却也正是死在了这个“忠”字上。他恨透了这瓦釜雷鸣的世道,可是他无力改变。这些年他以蚍蜉之身搏浪击空,最后跌得血肉模糊。
杨大智手扶椅背艰难起身,每走一步膝弯都在颤抖。他终于挪到封璘面前,缓缓屈膝:“宁为天家犬,不做白屋人。只要王爷为兄长雪恨,我杨大智,此后甘为王府鹰犬,任凭驱使。”
封璘并不搀人起身,就这么垂睇杨大智的发心,寒声问:“当年钦安县城中,构陷秋千顷通敌叛国的除了谢愔,还有谁?”
第9章 此后瀚海寂无声(八)
谢愔就是七年前的谢千户,这在大晏朝堂早不是什么秘事。
他因擒敌有功一朝踏入仕途,拜在兵部尚书桑籍的门下,接替杨大勇成为钦安县令。谢千户行伍出身,并无多少治世本领,往后年年考评政绩倒数,照样稳坐钓鱼台,焉知背后不是因为有“恩师”的作保。
只不过这回,“恩师”似乎也保不住他。
码头一场围杀,平日里总提醒自己处变不惊的冯主簿就跟吃错了药似的,竟然擅自动用谢愔予他的调令,纠集乡勇队百来号人,欲将兖王殿下当场诛杀。
你说这不是吃错药是什么?!
依着县令大人原先的盘算,便是叫王爷知道了那些私粮又有什么,分他一杯羹就是了,何必闹得你死我活。现下好,自个搭进去不说,只怕还要连累自己。
冯主簿入狱二十来天,音讯全无,就连送往京城的邸报也如泥牛入海。县令大人思前想后,决定弃掉冯主簿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卒。
可当他觍着脸,三番两次携重礼登门向王爷赔罪时,那个燕颔虎须的副将总是拉开公事公办的架势,板声劝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