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辞感慨了一句:“说不定还能拉动旅游经济?”
路芸和陆辞前后脚回来。她今天跟着动保的专家们在青山里翻山越岭,累得够呛:“就那么每天十个人,能消费多少啊。”又说道,“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望乡人,从来不知道青山有那么大!”
那些山啊,瞧着都不高,但是一眼看不到头,翻过一座还有一座。
她从小见惯了的野草小虫,都会让专家们大呼小叫:“一块小草地能走半小时,绝了!”
要不是鼋的重要性,他们一天大概只能走一百平米。
“明天还会来植物方面的专家。具体人数现在还没定,我把你的联系方式留给他们了,你安排一下。”
陆辞听到之后愣了愣:“宿舍区快要不够住了。”想他半年前入职的时候,宿舍区的房子一大半空着,别墅区基本没人住。
路芸也有些感慨,望乡确实发展的快:“我让他们控制人数了,反正他们也不介意打地铺。”
陆辞打开住宿的登记表格挠头:“那行吧。电力那边的宿舍房子已经建好了,统一装修应该很快。古籍研究所的宿舍倒是还要快一点。”那边的房子用的是原本厂房的宿舍楼,改装装修一下的事情,在有晚间包工头加持下,进度飞快。
主要也是搞学术研究的人,对物质要求不高,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行。
以陆辞平时的观察,他怀疑这些人要是没有专人照顾生活起居,怕是会没日没夜沉迷研究。
照理来说,他们这种搞古籍啊文史之类的研究,速度慢一点快一点没太多讲究。毕竟谢宜冰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独此一份,没有国内同行参与竞争。也不像是陆辞的行当,速度慢一点就有可能被全世界同行超越,最后无数人力财力付诸东流,变得一文不值。
但是做了毕生相关研究工作,谁能在看到那么多珍贵史料放在眼前,不激情满满血压上升的呢?
当然他们充满热情工作的同时,也没忘记嘚瑟。于是吸引了许多历史、文学方面的大佬,以及大佬们带的学生们,给本就不富余的住宿条件带来更加严格的考验。
陆辞大致算了一下,原本绰绰有余的研究所宿舍楼,还不一定够用。但是别说让他把这些人赶走了,就是让他学着路芸说一声控制人数,他都做不到:“还是让他们想来就来吧,就是提前说一声。大不了我准备一些上下铺,争取一个月内缓解住宿情况。”
古籍研究所在的那片老厂房区域,还有很多空置厂房呢。反正搞装修工程的队伍,大部分也是跟着项目走。他们望乡本地的工人不够,完全可以对外招兵买马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