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吕朔和邵祯知道了后,好像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并没有催动大军前进,而是将此事奏报给了庆帝。
吕朔和邵祯想到了一处,既然庆帝要鞑靼不能南下,那么一场败仗都不能有,议和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庆帝得到吕朔的奏报后,交此事给百官奏议,群臣纷纷反对。
蓟州是河西的要地,怎么能让出去呢,一旦封给了鞑靼,势必会让天下人都寒心,以后还有谁有信心抵御鞑靼呢?
何况鞑靼属于蛮夷之地,蛮夷毫无诚信,朝令夕改,到时候再举兵南下,大庆危在旦夕了。
庆帝也觉得很不妥当,可这时,吕朔又来报,说鞑靼愿意每年献出千匹战马,以此来表示他们想要和平的决心。
有了最差的结果,再给出一个不错的,这样对比起来,鞑靼的态度似乎是恳切的......
最主要的是,庆帝也深知,大庆的军队面对鞑靼不一定有获胜的机会,战事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可能要持续数年的时间都不会看到他想要的结局,庆帝不想整日因此事辗转反侧,之前的战事便是如此,庆帝不愿意再重蹈覆辙了。
如果此事顺利的话,能够安抚鞑靼,让他们不再进犯,也许可以换取数十年的和平。
庆帝犹豫了,众臣看出庆帝的动摇,心中大为着急,可也知道庆帝刚愎自用的脾性,越是劝他,庆帝越要如此。
如果真的此条奏议通过,那么之后庆帝定然会让吕朔负责此事,便可以让他将功赎罪了,到时候吕朔回京,还有谁能略其锋芒?
众臣不由得将最后的希望都放在谢舒身上,期盼他能说些什么阻止,说什么也好......
最后谢舒终于站出来了,他对庆帝说,陛下,鞑靼没有诚意,是在愚弄我们。
庆帝面向谢舒,这个事事都让他满意的臣子,还是很有耐心的。
他郑重询问道,何以见得?
谢舒道,战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必需品,可鞑靼索要的东西却是他们赖之生存的物品。
当鞑靼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庆帝闻言悚然一惊。
他并非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还抱着相对乐观的想法,但当谢舒说的太过直接,庆帝也不敢再幻想了。
庆帝又问谢舒,该怎么办?
谢舒说应该富国强兵,充实边防,准备随时出击,利用好一切可以反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