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对于王记者调去的文学报特别感兴趣,因为女主李玥成为大作家的起点就是从京城的文学报开始,她的文章在文学报上刊登,并且名声大噪,当然文学报也因为她,打响了名气水涨船高,一跃成为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然后从日报社独立出去自成一家,而且在纸质媒体被互联网取代的后世,还是拥有一席之地,所以对于这个文学报,她觉得她应该了解下。
“那个文学报就是咱们日报社下面的一个小报,虽然同属一家单位,但是每天的出刊量,还有福利,都比不上咱们日报这边的编辑和记者。”
同事钱绣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在日报社干了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对于京城的这些报纸都都了解得很,跟沈林琪科普起来,丝毫不用想,随口就能道来。
“不过听说最近文学报有起来的架势,不是恢复那什么稿费制度了吗,一些文人又重新拿起了笔杆子投稿了,写得好的,一个月就能有几百块呢,文学报眼瞅着就要起来了,这次王记者说不定因祸得福喽。”
这话是另外一个男同事童新会说的,他今年五十来岁,也是日报社的老人了,因为家里有个儿子在日报社当记者,所以知道的比钱绣多。
沈林琪不得不给这个童大爷竖大拇指,眼光够可以的,文学报不就是要起来了,因为刊登了女主的文章,会一发不可收拾,发行量都超过了日报社,那个王记者可真是因祸得福了,沈林琪有些酸,王记者这运气可真是够逆天了。
“童大爷,现在写文章还有稿费啊?”
沈林琪知道,特殊时期国家是取消了稿费制度的,后来拨乱反正之后,倒是慢慢恢复了,但是啥时候恢复的,她还真不知道呢。
“当然了,我儿子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了文学报,还拿了五十块钱的稿费呢,顶得上一个月的工资呢。”
不提童大爷的显摆和得意,以及钱绣的羡慕,沈林琪心里可是长草了呢,她和温静俩人冒着风险,熬夜做小东西卖,一个月也就几十块,可是写文章却也能一个月几十块,甚至更多,关键是还没有啥风险,她疯狂地心动了。
她穿越前好歹也是小说爱好者,更是绿江的忠实粉丝,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她想再不济,她的稿子一个月也能挣个十几二十块吧,章韵不建议她现在做小生意,而她带着孩子,也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写文章这件事倒是可以,晚上闺女睡着了,她就可以创作了,照顾好孩子才是她第一要事,能不冒险做生意还是不冒险得好。
至于买房子的事情,她叹了口气,这事儿急不来,等政策松动了,光明正大地做生意,她再赚钱也不迟,现在关键是赚养家糊口的钱。
“小沈啊,你想啥呢,看快把这块墙上的漆都要擦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