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203页(2 / 2)

搁在往年,农户家里多少会存点粮食,粗粮、细粮搭配着,熬过春荒。可搞公共食堂后,都大手大脚的,吃到肚子里去了,没了细水长流的概念。结果,赶上粮食减产,没了结余。

吃惯了好的,换成赖的,谁也不乐意啊。尤其是一些富农、中农,牢骚满腹。

靠山村这边还好,春天虽然来得晚,可有山货备着,熬过春天没有问题。只是老人和娃娃们,天天吃这些,味同蜡嚼。

上面也察觉到了,出台了新政策。

要求在春耕前,把包工、包产、包成本的“三包”落实到生产队。(注2)

这是好事儿,队里自个儿结算,跟高级社那会儿差不多。只要老天爷睁睁眼,风调雨顺地就好。

这时候,学校已经开学了。

田小苗迎来了十六岁生日。

家里没有鸡蛋,孙梅英切了一片咸肉下锅,做了长寿面。南方主要吃大米,面粉很少,孙梅英特意换了一点,擀了面条。

每逢生日都要量一量身高,称一称体重。

田小苗贴着门框,还是一米六六,看来定型了,个子就这么高了。她的体重保持在五十二公斤,说明营养充分,没有影响到发育。

这个春天,文化界和教育界热闹起来。

第一批右.派摘帽了,全国各地有两万多人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都是思想改造好的,本身也没啥大错误,就是管不住嘴瞎胡说。

搁在以往,田小苗还有点同情。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是对立的,都想争夺话语权。一些小知识分子,从自身利益出发,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当然要改造思想了。

这是时代使然,世界大环境都是如此。

我国采取的是较为温和的方式,通过劳动锻炼,接触劳苦大众,继而改造思想,成为人民的一员。而很多国家采取的是非常手段。

可看到后世公知们跳脚,就同情不起来了。

就是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握着笔杆子,半真半假地编故事,把悲情放大一百倍,哭天喊地的,甚至把个人经历上升到民族的角度。

大的方向不看,大的成就视而不见,只看自己的。

不就是下乡劳动锻炼吗?农民兄弟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你吃的粮食,是凭空冒出来的?就这还是没改造好,阴阳怪气的,还想像过去那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几千年来,士大夫阶层高高在上,跟底层是脱离的。

他们读书识字,掌握着话语权。而骨子里又是自私的,软弱的,既没有又没有无产者的勇敢,又没有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打破了这一切。要大规模扫盲,普及大众文化,要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比起文人小知识分子,科学家备受尊崇。

四月里,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了。(注3)

这很了不起,在国际上都是先进水平。

张鸿博也参与了研制。自打回国,就在造船厂潜心钻研。他所在的攻关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这样的庞然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