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机器人说了声谢谢之后,蔺星拿着学员卡往里面走,边走边好奇的打量,这个培训班好像有点社恐。
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工作人员出现,和其他那些见面恨不得就相谈甚欢的培训班风格完全不同,但也不能说培训班的组织人员轻慢学员,毕竟小机器人真的很好用,卡片里的智能客服也非常的智能。
可能这就是培训班的新风格?
但不管怎么说,蔺星还是顺利报名并拿到学员卡,看到智能客服推送了她的住宿房间,让她先去安顿和修整时,与隔壁的几个学员恰好擦肩而过。
韩费他们报道的时候,已经很习惯小机器人的接待了,毕竟alpha之间的身份识别靠的可不是身份证,而是特殊仪器采集的信息素。
这是每个alpha都与众不同的区别标准,甚至比指纹和虹膜还要管用,所以每个来报道的alpha都不用小机器人显示完提示,就直接把手摁过去录入吐卡,然后拿着学员卡往里走。
不管是国内的培训基地,还是国外回来的伊甸园的学员,大家对这种机器人多于真人的后勤服务还是很习惯的,毕竟alpha在培训前可不一定稳定,让普通人来负责所有的后勤工作是有一定风险的。
“为什么少间房?而且每个房间还这么小?”
“我听不了闹市的声音,加钱换房可以吗?这根本就没法住。”
让蔺星惊讶的小公寓设计,在大部分学员这里就是三四十平米的笼子,尤其是公寓式酒店本质上还是在写字楼范围内的商业区,周边还是比较嘈杂的,很容易刺激alpha本就敏感的听觉。
但很显然,培训班的工作人员拒绝的态度也很强硬,他们是让alpha来融入社会的,如果这点问题都无法习惯,把培训地点从深山老林搬到闹市区的意义在哪里?
而且,因为租的公寓式酒店价位价高,已经算是商业区这一块比较安静的地方,是个让alpha们真正融入社会很好的一个过渡地点。
这二十天的培训班,对这些alpha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稳定的体验普通生活,一旦出问题就会取消名额再打包塞回基地,暂时剥夺外出的机会。
不管是培训基地的,还是国外回来的,待遇都是一样,谁出问题谁就回去呆着,和外面的世界说再见。
有再多的嘀咕和不适用,自由的魅力也是无法比拟的,一众alpha们还是皱着眉办理了手续,然后拿走卡开始想办法,怎么“普普通通的”度过二十天。
有些alpha回房间调整情绪,是在手机上找智能客服要了一堆东西,用外物来克制自己,有些alpha则是关上房门,把追求本我的鼻环耳钉戴上,让自己处在一个打开的释压状态。
韩费回屋子之后,则是先把房间打扫了一遍,然后仔细梳理了一下培训基地上过的课程,知道稍后的用餐会面,才是他们这些alpha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