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她家也没有商业基因,无论在什么领域都是白纸一张,没有任何的资源积累。
饼一开始摊得太大,涉及的面太多,一不小心就走偏了。
出于保守型的想法,她认为自己还是从感兴趣的某一个领域下手,做深做精为妥。比如服装,只是没办法解决需求不足和成本覆盖问题。
若给沐云河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这些都不是问题,糟就糟在岛上人口太少,只做服装的话她的运输买卖看起来岌岌可危。
所以苏江宁的建议是,不要从她想做什么出发,而是从岛上需要什么出发,缺什么补什么,来填满小船的空间。
如果说小岛缺什么,那是什么都缺,也是什么都不缺。
什么都缺固然好理解,除了丰富的海产品取之不尽外,小岛上的工业基本为零,任何现代化的商品都是缺的。
不缺也容易理解,千百年来岛上居民都是这么过活的,物质欲望也不强烈,有的就用,缺的就不用,必要时还可以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那天她和苏江宁在白桦林子的小路上来回走了快两个小时,直到中午,她脑中那些一团乱麻的思路才渐渐理出了眉目。
做综合商品的路子是对的,她之前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不牢靠,正是没有理性地树立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填满她的船,如果服装不够填,那就去搜罗一切可以填满船的高附加值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离船下水的日子还远,她还有时间考虑和做准备。
这天到了中午,他们本可以在华新社的单位食堂用餐,奈何两个人都不想去。
从苏江宁的角度,若去食堂,一路必然无数同事询问与好奇。能避则避,不如去别的地方。
从沐云河的角度,她一个外人前去别人的职工食堂,或许会对苏江宁造成困扰。
沐云河建议去旁边的馄饨馆子。她已经爱上了那里的口味,为了苏江宁她来这店吃过两次,却还没和他一起去过。
其实馄饨馆子类似华新社的半个食堂,若他们同去,依然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同事。
苏江宁不想去,可面对着少女殷殷的目光,他把“不去”两个字给咽了下去。
大约排了十分钟队,他们上了两楼。
两楼大约属于阁楼层,层高很低,苏江宁又是一米九多的个子,上楼只能弯着腰。拣了最里面的位子坐,那儿有个折角,刚好遮住最里面的两个座位,十分趁他们的心意。
不一会儿,店员就把吃食端上来了。
在沐云河的倾力推荐下,苏江宁点了一份虾肉馄饨,沐云河自己改换口味,点了葱油拌面加荷包蛋,两人又点了一些类似于青椒炒猪肝、夫妻肺片、毛血旺之类的浇头。
两人呈90度角地坐在小桌两沿,狭窄的空间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来当日山洞中的情景。这样近的距离,一如当时在帐篷里烤火吃东西。
有那么一瞬间,想表白的冲动支配了沐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