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一微微一顿,细细解释道: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
“子弹进入人体后形成的创道,有时候并不是一条直线。”
“首先,随着弹头飞行距离增加,飞行姿态也会变得不太稳定。”
“其次,弹头击中人体时遇到阻力,有时也会改变运行方向。”
“尤其是这个案子里……死者被击中的是额骨,这几乎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
“所以,子弹在穿过人体形成的创道并不一定呈直线,曲线、甚至是折线,都有可能出现。”
“这会对射击角度的判断产生很大影响。”
“尤其是仅仅依据出入口的直线连接作判断,容易出现极大的偏差。”
他一番仔细讲解,让毛利兰和浅井成实都反应了过来:
“原来如此……”
“既然创道可能不是一条直线,用两点确认直线、再估算射入角度的办法,在这里就不能适用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射入角度,到底该怎么确定呢?”
两人都眨着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眼里充满好奇。
而林新一则是继续讲解:
“很简单,我之前说过……”
“如果弹头呈角度射进人体,射入口就会形成类椭圆形的皮肤缺损。”
“射入角越锐,形成的类椭圆形就越‘扁’。”
“我就是看到射入口的皮肤缺损形状太‘椭’了,才会觉得射入角度有问题。”
“而要计算角度,也非常容易。”
“测出那个椭圆形伤口的长轴长度X,短轴长度Y。”
“则Sinα=Y/X,α即为射入角。”
这是利用射入口直径差异与命中角关系进行推断的正弦推算法,学过初中数学的都能理解。
毛利兰和浅井成实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方法,并且按照林新一的吩咐,用直尺小心地测量射入口的长轴和短轴。
通过计算,发现和原本估算的7、80度不同……
“射入角大概只有45度。”
“从高到低射击,还和人体表面呈45度角……”
浅井成实稍稍地想象了一下:
“那凶手难道是把枪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再向下开枪?”
“或者,是在开枪前一跃而起,再朝下射击?”
他想象了一下凶手的几个射击姿态,结果想到的画面都和表演杂技无异。
倒是毛利兰想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原因:
“会不会是死者在中枪时,自己低下了头,或者身体蹲了下去?”
“这也不太可能。”林新一摇了摇头:
“因为子弹在穿出后脑之后,很快又凿穿了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