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大多不富裕,药物研究所想要走亲民路线,不亏本就算不错了。还怎么可能养活背后那些搞研究的大佬,这个时候当然是要去薅羊毛,最合适的人还只能找大清这个最富裕的皇上,康熙帝。
不知道四爷是怎么和康熙帝沟通的,反正最终用研究所的名义和大清签订了一笔合约,研究所每年制作一定数量的必备常用药,由各地开始铺设的卫生馆,低价或免费向百姓出售,而研究所亏损的钱,则由朝廷来补贴。
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药物,比如说白药,酒精等,这些直接供给大清军队。这些也只能勉强回一部分本,但是大头,真正为药物研究所赚钱的,还是靠的是,药品出口,最想在沙俄外销的冻疮膏,低配般的白药,退烧丸,舒腹丸等,很快打开了市场,甚至不少沙俄商人,阿拉伯商人,为次远道而来下订单。
这样一来,事情就多了。本来正带着弘晖他们在京郊浪的林子真,还没开始上班,就被强行抓了壮丁。
就连如今不过才十一岁的弘晖,也分了任务,林子真什么话也不好说了,麻利干活就是了。
一座座药工厂就这样建了起来,流水线大法用上了,普通工人倒是不缺了,但是缺技术人员呀,不可能让大佬每天去盯着吧。而借用的那些药童,人家师傅天天催着还,就怕徒弟跟着他们跑了,防他们就像防贼一样。
但是眼看好不容易赚钱了,四爷当然也不能放弃,加上边上林子真天天念叨要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四爷便直接去大清的育婴院,挑了不少半大的男女,来药厂半工半学。
林子真也跟着跑了趟,见识了大清的育婴院。大清在这一块做的不错,各地都有的官府的育婴院,而且民间还有不少人出钱出力,办起了慈幼局,抚幼安等。解救了不少一出生就会被溺死的女婴。
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里面的孩子不少,一个个瘦的,小身子顶着个大脑袋,女孩子的比例要大多了,即便育婴院鼓励领养,但是前来领养的人实在少的可怜。迫于财政的压力,这里的男孩子一到十三岁,就要出去自己找生路,而女孩子十三岁,一到直接同意安排婚事。
一听药厂招工人,这里奶嬷嬷高兴的不行,只盼着他们多挑些人,也给这些孩子一个出路。
林子真前世本来就是福利院出生,这会看到这些孩子,心里百感交集。相比他小时候的日子,这里的孩子真的只是活着而已。不管是为了这些孩子,还是大清,他现在生活的土地,技术学校还是可以早点建起来。
正好如今皇上出门了,还带走了不少大臣,大多重要的政务都直接递到不断移动的康熙帝手中,而这下,翰林院也闲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