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把东西赏下去时,杨佩珊还真没想到,这份名单会这么快就能再次用上。
事情起源于司徒晖派去那个这次主动找碴的藩属国的使者回来了——杨佩珊直到现在,才知道那个国家叫做九南国——人家国王说了,九南国从建国开始就受到大梁的影响,现在的国王是很乐意和大梁交好的……官话说了一堆,最后的重点就是,以后不想每年给大梁朝贡了,且要求大梁嫁一个贵女过去。
后一个条件不在司徒晖的考虑范围内,但就前一个条件就够司徒晖生气的了。讲道理,按照大梁一直以来的“仁”的治国理念,藩属国如果碰到年景不好,来大梁哭一哭穷,大梁的皇帝八成还是会给藩属国免一部分的朝贡的,甚至有可能赏赐一些东西下去。但被一个藩属国扣住当朝的郡王,威胁以后不再朝贡,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条件司徒晖当然不可能一口就答应,于是第二次派使节往九南国去——磨呗,谈判起来的中心思想就一个,以后的朝贡可以少交,但不能不交。九南国那边,毕竟这场战争也耗损了不少国力,还是比较希望和谈能成的,于是对于少给朝贡的这个选项也没有直接拒绝。不过少给多少,两个国家还有的谈。
已经拒绝了一个条件,还想诚心和谈,那就不能太不给九南国面子了。司徒晖心知以后的九南国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梁的附属国,但到底还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对造成这样场面的南安郡王难免就有些迁怒,和杨佩珊说起的时候也难免带了几分情绪,“事情是哪个惹出来的,让哪个去平。你看看还扣在九南国的将军家里有没有年纪合适的女儿。”
杨佩珊对这样的安排没什么意见,本来找人和亲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能用被俘的那几个将军的家眷处理好这件事,那她还求之不得呢!
结果把那几家的人员名单拿过来一看,除了南安王府有一个适龄的郡主之外,几个将军家里并没有适龄的女儿——前面说了,南安郡王带着人一起去东南沿海的战场上会带着那些将军们,本来就是看大梁以后大概没什么大型战事了,带着手下人组团去刷军功的,于是带着去的将军们年纪也不大,即便是有些家里有女儿的,那女儿也才六七岁,拿这样的小姑娘出去和亲?杨佩珊觉得她干不出来这样的事。
就在这时,去九南国和谈的信使又传回最新消息了:以后每年少交的朝贡数量两方谈妥了,不过,九南国的国王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和亲的贵女得出自王府。那在九南国和谈的信使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九南国的国王只说是“和亲的贵女必须是王府的女儿”,并没有说去和亲的贵女必须是宗室女。就因为这一点,那信使回京之后收到了不少来自司徒家各路王府的感谢,在这里就暂且不提了。
这条消息刚传到京城来的时候,云苓正坐在杨佩珊的坤宁宫里听她说这次和亲的人选如何难选,听了九南国的条件忍不住吃了一惊,和杨佩珊面面相觑。半晌,杨佩珊才喃喃道,“莫不是天意吧?”她一直犹豫着定不下人来,偏偏九南国的国王就提出了这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