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下去,缺钱的来拿到钱,想赚钱的有了赚钱的路子,想来做工的,除了襄王的产业和日渐趋于饱和的官方建设工地,也有了新的去处。强制要求的雇佣人手条款虽然严了些,但谁来开铺子开工坊不需要人?不过是提前有了安排罢了。而令人心头不安的要求教导手艺的一条,并不强求,只是半年内起码要有一个学徒,实际上也是保证传承的事。
这样看下来,襄王拿出半条商街的铺子来鼓励产业发展,实在是大手笔啊!更别说还有为双方担保这种事!
对薛瑜来说,她只出土地和铺子,让租铺子的商贾或手艺人们成本降低,这笔钱在租金里仍能收支平衡,实际上也是无本的生意。在这个节点引进手工业等等小产业进来,稳住发展得已经有些过热的商业,才不会让制造业一直畸形下去。
商业交流发展太盛,趋势都是去做行商贩子了,实业可不就没人做了?
薛瑜忙碌的,正是在雪花一样飞来的自荐里,做最后的筛选。
半条商街虽然是互惠互利的安排,但公益性质也强,审核上马虎不得。
薛瑜是真没想到,通知才挂出去两天,管理大厅就能收上来十几份自荐。其中还有两份是一期商街上的商户递来的。
一份来自听了薛瑜的想法,卖过毛绒坠子的商户,一份来自先前雨夜卖过伞的商户。
第一份倒好解决,不需要二期商街铺子,而是想抢一个招商引资计划下的工坊落成机会。对方主要是由坠子引发了新的想法。毛绒坠子意外地受人喜欢,而毛绒做出来的小动物和香包,只要皮毛处理得够好,气味淡而毛绒舒适,反倒比整块皮子赚得多。
缝纫和拼接坠子原材料的过程中,他雇了不少人来做工,做完了也就没了活干,这次是想专门建一个供货的工坊,把零工变得更正式起来。
或许是因为想法最初来源于薛瑜,皮毛客商一点也没藏着掖着,连赚了多少钱、怎么做这件事,和卖得最好的几种坠子香包样式一起,都写在了自荐中。
商街就那么点,看一期商街的样子,完全是僧多肉少,这样放低的态度,也不奇怪。
薛瑜对这种分包计件式零工的出现,还算看好,正式工和零工相结合,能将时间更零碎些的人的时间利用起来,不管是小孩赚钱,还是病人、老人、女人,对弱势群体来说,都一样是一份助力。
她在帖子上画了个圈,放在待定区域,让流珠去通知陈关留下的情报副手,调来这个皮毛商人盘下铺子后的所作所为,印证后,就能从待定转为“通过”了。
陈关不在,先前积累下的情报并不会随之消失,存在感浅淡的青年看上去只是普普通通的侍卫,却也是薛瑜暗中的触手。整个白露山上下,就是核心中的核心,选进白露商街的第一批铺子,自然也会被留下观察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