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596页(2 / 2)

东荆郡接应第一批从荆州返回的工匠等人只是个开始,之前紧着修堤用的材料,开始大批倾斜给东荆,修整过一部分的荆州大路上,除了行商和闻风而来的游侠,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运输队伍。

崔齐光签下的是一年的时间,用取材交换齐国无偿提供经验人手帮助修堤。薛瑜没打算坑人,没碰信州关旁的铁矿,要的也都是放到黎国手上也没什么用的矿藏,除了新清理出来不久的煤矿和一点伴生的萤石矿外,价值都不高,总的来说材料是能够覆盖成本的,甚至算市价还是齐国吃亏。

因此,黎国给报酬更好,不给也没什么。

但对东荆来说,能从临近的荆州获得足量材料,路上的运输成本就减少了,护送这部分属于齐国的材料,也能派兵出去跟着做新的练兵训练,好处多多。

至于一年后到底会不会打起来,还有没有黎国来给东荆持续运转的工坊提供原材料,就是另一回事了。

矿区稳定,因着筑堤停留在龙江堤两旁的人也并没有因筑堤结束重新四散开来,甚至回头去做山匪抢劫,留下的人品性大多经过生死大变中的历练,之前为了自保只是上山不会抢劫,如今就更不会了。

龙江堤经过最后一段时间看守,基本能确定不会再出事,原本就属于荆州的民夫们看着两岸已经从四处泥泞中大变样的荆州一角,知道这都得归功于齐国、或者说齐国的襄王。

即便到了别离之际,也给他们留下了居所、少部分牲畜和田地,虽然过得可能艰难些,但靠着这些口粮,到底是不会出人命的。至于开春春耕到秋收之间缺衣少食,大不了每家出一两个人去现在还属于齐国的矿区挖矿卖苦力就是了。

但这都是还想再在荆州继续过下去的想法。没了官府没了官兵,他们这些人无依无靠留在这里,也只能是被来回抢夺的命运,看上去只要种地就有口粮不至于饿死,最后能留在手里多少,可就不好说了。

都说故土难离,要是在故土活不下来,之前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流民愿意向西去。

向西去,当真是个好地方啊。

心里的忧愁在河堤即将筑成前就蔓延开了,随着使臣队伍在雨过天晴、河堤运转良好后离开,从信州关出来的兵卒们同样跟着离开,之前的惊心动魄与激动人心的一切逐渐远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所有人都能察觉到这一点,人们更是像即将失了主心骨似的。

民夫民妇们看着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种地、打水、分组巡逻维护河堤,但前些时候出现在这里的热闹却是慢慢淡去了,好像只是在机械式地重复,混日子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