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荟拍了一下手:“那就这么定了。”
既然名字有了,接下来就该讨论版面、选文的问题了。众人正在跃跃欲试之际,温见宁却说:“先不着急,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咱们这份壁报的定位。”
其实上次还书事件前,温见宁就已经注意到了学生壁报的存在。当初在蒙自时,就已有同学采用壁报的形式来宣传。到了昆明后,学生人数更多,壁报也越来越多。
温见宁仔细考虑过着其中的原因,壁报由学生手写,若是几个人一起赶工,至少每天都能出一期,更新甚至可能比一般的报刊杂志还快;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对她们这些普通学生来说,更易于掌握,也更容易来宣传自己的想法。
虽然昆明本地也有许多报纸杂志,可供人一展才华,但这些报刊约稿的对象包括整个昆明,学生中虽偶有文采出众者,但毕竟羽翼未丰,还不能跟教授们相提并论。
壁报作为学生们施展才华的手段,以后只会越来越多。要想在众多的壁报中能够做到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就比方说在武汉会战时,有的壁报专门做了战况分析,有的着眼于新体诗,有的壁报只刊载文学评论,有的多登一些讽刺时局的漫画,偶尔还会兼登一些失物招领、转让书籍的告示。她们也必须拿出不一样的本事,才能真正把野火办起来。
可众人讨论了一会,还是没能定下基调。
温见宁想了想,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成的事,最终只能先将分工先明确下来。
宿舍的五个人里,阮问筠负责抄报,冯莘设计版面,张同慧在同学中收稿,只是她们三人只是暂时帮忙,未必能一直坚持下去,毕竟她们也有她们的事要做,所以只能温见宁和钟荟两个名义上的负责人自己多想办法了。
五个女孩说干就干,一连忙活了三天,终于把第一期《野火》匆忙赶工出来了。
文章是宿舍里几个人之前的读书评论凑起来充版面的,温见宁与钟荟帮忙审稿和修改,阮问筠抄得一手精致漂亮的小楷,正文多是由她帮忙誊写的,冯莘还设计了《野火》的标志,一簇赤红呈火焰状的花朵。最后趁着天色未亮时,宿舍一群人集体出动,把新鲜出炉的壁报贴在了学校内人往来最多的那面墙上。
不出意外的是,第一期《野火》贴出去后并没有在同学中引起太大反响。
每隔三五天都会有新出的壁报,但真正能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而且此时别人已有办得很成熟的壁报了,常关注壁报的同学多半也是先看这些“老字号”的。
而她们的《野火》,还需要耐心蛰伏,等一个燎原的契机。
……
自从决定和钟荟一起把《野火》办好,温见宁本就充实的生活就更忙碌了。
平日里她白天要上课,傍晚要去教家馆,回来就要为《野火》写文章,还要尽可能抽出空来看书学习——联大对学生的考核很严格,理工学院的课程、实验几乎排得满满当当,文学院虽和这些不一样,但也需要大量地看书。当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法,虽然也有逃课、偷懒的同学,但更多人都在默默地埋头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