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清娴跟杜婶说着话,趁她不注意给孩子喝了一滴稀释过的灵泉水,孩子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好了。
聊了一会儿话,虞清娴就拿着杜婶的大儿子装好的粗粮去了镇上。
她穿越过来也没忘了修炼,身体好得很,扛着五六十斤的粗粮还走得飞快。到了镇上邮局,虞清娴要寄东西这才发现原来杜婶家不止给了粗粮,还给了几斤上好的大米以及一些腊鸡腊兔子。
虞清娴看着,便觉得心里十分熨贴。那两张奶粉票的价值不言而喻,拿来换粗粮显然是她吃了亏,虞清娴虽然不在意,但杜大队长家主动加了这些东西,态度就摆在这里,让虞清娴觉得十分舒服。
填了邮寄单子,虞清娴给家里写了封信,想了想,她又给原主家的街道办打电话。
街道办接了电话没多久,原主的父母便一起来了,虞清娴也跟她说上了,得知她用奶粉票给家里换了粮食,虞母心里又是宽慰又是难受:“你说说你,你惦记着家里做什么?我们在城里什么都不缺,你在乡下受苦呢,喝点奶粉多好,补补身子。”
虞清娴说:“妈,我在乡下才什么都不缺呢,这里靠山,山上吃的东西多着呢,肉不缺,菜也不缺,粮食是每个知青每个月都有的,够吃着呢。”
虞母还是心疼,想她生了四个孩子,老大嫁得早,老三老四小,就这个老二,撵上了年纪下乡。儿行千里母担忧,有时候夜里虞母想起这个下乡的闺女都心疼得掉眼泪。
“你可骗不了我。那农村什么样我还能不知道啊?”虞母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也是做过农活的,做农活多苦啊,要是农村真像她闺女说的那样好,现在谁还削尖了脑袋往城里挤啊?
虞母越想对二女儿就越发的愧疚,看着打电话的时间越发长了,心疼那一块多一分钟的电话费,连忙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叮嘱给虞清娴。
有上一世的李海英在那里对比着,虞清娴觉得虞母十分的温柔可亲,她说啥都听着,最后是虞母那边挂的电话。
这时候的电话实行双向收费,虞父把电话费交给街道办的人,夫妻俩往家走,虞父埋怨虞母:“我说你这人,这娴娴打电话回来是给我们俩的,你怎么一句话不让我讲?”
虞父着重‘我们俩’这个词。跟别的父母不一样,虞父一直就比较喜欢闺女,老大生了虞清淑他喜欢得很,过了两三年又得了虞清娴,他就更欢喜了。当时他就说这辈子守着这俩姑娘过就得了。等俩姑娘长大了往外一嫁,家里就剩他们两口子,到时候日子过得多逍遥呢。
老三老四是意外来的,双胞胎又难得,虞父就留下了,但对比起两个儿子,他更疼两个姑娘。
老大的婚事是自己找的,他考察了一番女婿以后就让嫁了,轮到老二这里本来也是准备花点钱找个换工作给她的,谁知道孩子她奶奶忽然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闺女不得不下乡。
虞父也心疼小女儿呢。
虞母道:“让你说话你说起来就没完,咱们闺女没有多少钱,她又孝顺舍不得挂,到时候把她钱花光了怎么办?”
虞母不想听虞父唠叨,赶忙转移话题:“娴娴说把淑儿给她带的那个奶粉票换了粮食了,已经寄来了。”